1872年8月11日,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中国孩子在上海港口乘上一艘轮船,经过漫长的旅程后抵达美国旧金山,开启他们的留学生涯。
这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一共向美国派遣了4批共计120名留美幼童。他们的年龄都在12岁左右,此前从来没有外出求学的经历,更别说跨越万水千山来到语言、习俗、文化等与中国迥然不同的美国。他们在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困难。好在他们勤奋、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大学读书,还在生活上逐渐融入美国社会。
可是,就在他们即将学业有成、载誉归来之际,清朝却因部分为留美幼童信奉基督教、剪掉脑后的辫子为由,将他们提前召回国。1881年,94名留美幼童分3批被遣送回国。
120名留美幼童出国,回来了94名。这是因为有一部分留美幼童要么被提前遣返,要么不幸病故于美国。其中,有2名留美幼童是抗拒了清廷的命令,拒不回国,留在美国完成了他们的学业。
他们名字分别叫谭耀勋和容揆。
谭耀勋是广东香山人,生于1859年;容揆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861年。谭耀勋是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来到美国时年仅13岁。容揆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先生的族弟,受容闳的影响报名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于1873年到美国留学。
1881年,当清廷召回留美幼童时,谭耀勋早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耶鲁大学,读到了大学二年级。容揆则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兴高采烈地为大学生涯做准备。清廷的命令,击碎了他们的梦想。
当其他留美幼童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生活和学习了多年的美国即将启程回国时,谭耀勋和容揆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选择:抗命不归,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于是,他们在乘车经过美国伊利诺伊州首府春田市时,以下车与朋友告别为由,逃走隐匿起来。
虽然留在了美国,但谭耀勋和容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以前在美国读书,所有费用都由清廷承担。现在没人出钱,他们将怎么办?这时候,清朝驻美副公使容闳伸出援手,对他们进行资助。留美幼童回国后,也凑钱来帮助他们。不少美国友人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在容闳的建议下,容揆从哈佛大学转到了耶鲁大学,与谭耀勋一起读书。最终,他们都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剩余的学业。
1883年,谭耀勋从耶鲁大学毕业,在纽约中国总领事馆获得了一份工作。但他希望能够去加利福尼亚州,为更多的华人同胞工作。加州是华人在美国的第二大聚集地。不幸的是,当年秋天谭耀勋患了肺病,不得不回到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西北的库布鲁克镇养病。那里有谭耀勋在美国的家庭。当年,谭耀勋刚刚来到美国时,在卡琳顿夫人家里生活了近10年。
11月13日,谭耀勋病重去世,年仅24岁。他被安葬在卡琳顿夫人家的墓地里。
容揆于188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在耶鲁大学雪菲科学院学了两年化学,继而在188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学习工程,直至第二年毕业。
之后,容揆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并与一个叫玛丽·博哈姆的美国姑娘恋爱、结婚。期间,他曾经在1908年携带全家回到中国,在上海和天津生活了半年时间。容揆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为清朝驻美使馆工作,担任译员、秘书、代办等。
在1909年以后,清朝曾经派了3批庚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赵元任、胡适等。当这些庚款留学生来到美国后,由容揆办理接待,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到不同学校就读。就读期间,容揆还负责安排、监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容揆本身就是留美幼童,很关心庚款留学生的成长,照顾得无微不至。
1943年,容揆病逝于美国华盛顿,享年82岁。201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关于留美幼童的纪录片《幼童》时,曾经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对容揆的后裔丹纳和理查进行采访,获得了大量留美幼童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