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岁了,有哪些部位因改动而消失,又有哪些名称被换过
最近一档《故宫贺岁》的节目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讲述了很多关于故宫的故事。今年,故宫迎来了600岁生日!
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并经由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开始正式成为明清两代皇朝的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皇家居所,时至今日,已经过去600年了!
今天笔者就带您走进一个你可能闻所未闻的故宫,去一探究竟!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此时此刻,等待明代君臣的,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与一座天宫般的宫殿——紫禁城!这座宫殿是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由明成祖朱棣下旨修建的,由蒯祥主持施工,江苏武进人蔡信设计。从明永乐四年开始,一直到迁都的永乐十八年,用时十四年才完工!
北京紫禁城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而规模更胜一筹——它占地72公顷,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共有房屋9999间半(据说天宫有一万间,为了不超越天宫,也为了避免“满招损”故而如此),周围设10米高的宫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宫墙四隅有角楼,南面正中为午门。
故宫主要建筑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体,建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是皇帝行使权力和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其两侧东、西六宫为妃嫔的住所。
皇家建立皇宫是要讲求风水的!
那么,故宫的风水表现在哪里?
首先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的风水知识。古代的“风水”,讲求的是藏风聚水,古人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势;在用途上大抵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
一句话,无事不风水!
风水从自身讲,分为建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大风水以及由自身格局构成的内风水。古人认为,一个建筑要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种和谐的统一,同时,内部的构造也要和谐统一!
明朝灭亡后,明代的故宫被清朝全盘接手,并没有做过什么改动。但是后来由于一系列认为和自然有关的原因,做出了一些改动。而在建国后。紫禁城,原来从最外边往里边分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由此可知,故宫最外边最外端有一座大清门。这座大清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一带。但是这座大门已经没有了。
明代朱棣建立故宫的时候,与民间房子一样,最外边有一座大门,大门外有影壁。这座大门最开始被命名为大明门;1644年,大明灭亡,大清入关立国,接手故宫后,就把大明门改为“大清门”;1911年,大清也灭亡了,中华民国建立,又把“大清门”改为“中华门”。1949年,人民政府决定将这座大门拆除,建成了天安门广场。
你知道么,故宫不光有消失的部分,还有消失的名称。主要是因为,大明灭亡后,满清立基,当然要把过去的名字作一番改动,以适应新朝需要。上文提到的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就是一例。
你可知道,故宫所有的大殿都改过名哟!
首先要说的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原来不叫“太和殿”!太和殿作为故宫最主要的大殿,改名可不止一次!
朱棣建立故宫后最初将太和殿命名为“奉天殿”,这是由于明代自称受命于天,所以把首都命名为带“天”字的,那时管南京成为“应天”,后来迁都北京,又管北京叫“顺天”。“奉天殿”就是和这一样被命名,意味着“奉天应命”。后来,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