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贵宠于世”,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威服河北,袁术纵横淮南,天下嘱目。而在华阴郡同样有一个底蕴深厚的大家族,可以与袁家并称,那就是杨家了。
乱世汉臣杨彪
杨家的发家人物是汉安帝朝的太尉杨震,再往前追溯,八世祖杨喜在汉初因追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侯。杨震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不论在政界还是文坛都有强大的影响力。杨震五子,一子杨秉,汉桓帝朝拜太尉。杨秉子杨赐,汉灵帝朝两任司空、两任司徒、一任太尉,封临晋侯。杨赐的儿子就是杨彪,汉献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出任司空,成为“四世三公”的存在,孔融所谓“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杨彪早年曾担任京兆尹,宦官王甫指使手下侵占京兆境内的国有财产七千余万。在当时宦官当道的情况下,杨彪彻查此案,最终王甫伏法,“天下莫不惬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进被杀,董卓入京,整个汉帝国进入军阀混战的时代。在董卓把持朝政,李傕、郭汜相继作乱期间,杨彪一直跟在汉献帝身边,仕途几度沉浮,相继担任司徒、太尉,“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闲,几不免于害”。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献帝返洛,而后兖州刺史曹操率兵入京,迫献帝迁都于许。
在一次朝会上,多疑的曹操觉得杨彪的脸色不好,怀疑杨彪想除掉自己,就像当初王允杀董卓那样,通过尿遁跑回自己的军营,借口杨彪与袁术是姻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杨彪抓进监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番拷打。后来杨彪的儿子杨修在丞相府担任幕僚,又被曹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应该说,汉末名重一时的汝南袁氏、华阴杨氏都与曹操结下怨仇,因此终曹魏一代,两家都显得十分低调。不同的是,汝南袁氏逐渐没落,反被另一支陈郡袁氏超过,而杨氏在经过三四十年的蛰伏期后,再次登上政治舞台。
权倾天下“三杨”
公元266年,魏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晋朝建立。司马炎两任皇后,武元皇后与武悼皇后都出自华阴杨氏,标志着杨家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重返政坛。武悼皇后的父亲杨骏官车骑将军,封临晋侯,两个弟弟杨珧、杨济都在朝中任职,时称“三杨”,“势倾天下”。在279年的伐吴之战中,太尉贾充任大都督,杨济以冠军将军的身份为副都督。
290年,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司马衷是武元皇后的亲儿子,而现在的武悼皇后是武元皇后的堂妹,晋为皇太后。此时跟随司马炎的开国功臣勋贵大多物故,杨骏作为唯一的顾命大臣,出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不久再升太傅、大都督,总揽大权。
杨骏这一支是杨震的小儿子杨奉之后,按辈分杨骏还是被杀的杨修的侄子。但是杨骏“素无美望”,功绩非曹操、司马懿之比,能力又远逊霍光,名声更不如先祖杨震,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内杨太后与强悍的惠帝皇后贾南风不和,在外杨骏“为政严碎,愎谏自用,不允众心”,一场倒杨阴谋悄悄地酝酿着。
称之为阴谋,而不是所谓的“匡扶社稷”,是有原因的。首先,虽然杨骏作威作福,但仍然在维持着晋王朝的正常运转,并非像董卓那样凶残。当时有个叫蒯钦的人多次得罪杨骏,大家都替他担心,蒯钦就告诉大家,杨骏这个人虽然不算个好人,但是“犹知人之无罪不可妄杀”。想想杨骏的叔叔杨修,还有孔融、崔,杨骏并非一无是处,并没有到了非除不可的地步。
其次,贾南风发起这场阴谋的起因是什么?“不肯以妇道事太后,又欲干预政事,而为太傅骏所抑”,参加者中禁军将领孟观、李肇二人“皆骏所不礼也”。而在贾南风派人与当时的宗室领袖、司马懿的四儿子、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商议时,司马亮却并未支持他们的举动。
291年3月,贾南风在部分宗室和禁军的支持下,以晋惠帝的名义下旨讨伐杨骏。杨骏掌权后就搬进了当年曹爽的府邸,紧急关头一如曹爽,束手无策,被乱兵杀害。在接下来的清洗中,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被处斩,女儿杨太后被贾南风逼死,同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
杨骏的被杀是华阴杨家在政治上的一次重要损失,同时也揭开了西晋十余年乱局的序幕。311年7月,洛阳被匈奴人攻陷,晋怀帝沦为俘虏,妃嫔、公主成为敌人的玩物,惨烈程度与后来的靖康之变等。此后北方士族衣冠南渡,但杨氏可能是对当时参与围剿杨骏的皇室和其他世家的不满,选择留在北方,家族成员出仕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数年后,华阴杨家在整个北方又是令人仰望的大家族。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