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对于文字的技巧性玩耍,即所谓的文字游戏,是中国人最聪明的发明之一。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喜欢玩弄文字,而在这方面,蒋介石堪称是行家里手,他借助文字将权术和官场术掺杂其中,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意图。为此蒋介石发明出了一套“不立文字”之术,让人没有把柄可抓。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我们知道,口头答应的事但是不写出文字,是难以取得讲话证据的,只要是见不到白纸黑字,就无把柄可抓。以下有几个例子足见蒋介石的权术。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提出八项政治主张,蒋介石口头答应,可就是“不立文字”;对张、杨既往不咎,蒋也是口头答应,同样“不立文字”。至于那八项政治主张落实如何?人们见仁见智,说法不同。然而,说是对张、杨既往不咎,但结果张学良被囚禁终生,杨虎城被杀害。如果当时蒋介石立了文字,多少会有点顾忌,其结局未必如此悲惨。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又如:蒋介石同日本人办理外交,以“不立文字”偷漏关税,就是有文字,也极力避免以条约或协定的形式出现。像与满洲国谈判通邮,最后约定“双方均用记录,不签字、不换文,以避免条约之形式”。

《何梅协定》用的也是这种方式。尽管媒体上屡屡说到这个协定,但何应钦一直矢口否认。明明是自欺欺人,就是死不认账。对此,胡适看得很清楚,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

再如《塘沽协定》第四条第二项与日本人的约定不予公开,并且在签字之协定外,另有口头约诺也不公布。这是“不立文字”的另一种形式,蒋介石手法之高,远非一般人能想象。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沈醉在《军统内幕》中记载:“国民党的档案,特别是像军统局这类特务机关的档案,也不都是可信的。蒋介石让戴笠杀害了那么多革命人士和反蒋人员,但就没有看到蒋介石的手令和批示,只有戴笠写的‘奉谕速办’和‘奉谕照办’。究竟是奉了谁的‘谕’什么人的‘谕’,档案里完全找不到。”

蒋介石让特务杀人,尤其是暗杀活动,本来就是偷偷摸摸的勾当,岂能让人抓住把柄?朕言即是法律,朕言就是命令,只要蒋的一个“口谕”便可,何必要白纸黑字。退一步说,一旦出现差错,或是激怒社会舆论,将由特务机关和承办人担责,蒋介石完全可以脱得一干二净,因而不会有什么手谕后批示,军统的档案里自然也就查不到了。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蒋介石其实是一个特爱写手谕或批令的人。按照他的习惯,凡是经过他看过的文件,包括下级向他请示汇报的文件,根据不同的内容,有的照拟办批交主管单位核办或参考,有的就批一“阅”字。不过,蒋介石到了台湾后,就很少再写“阅”字了,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他的秘书代劳。

蒋介石初到台湾时,时时忧心大陆会进攻台湾,常常处于风声鹤唳之中,变得寝食难安,连重要的文件都懒得去看了。可他仍然是国民党总裁,没有他的批示很多事就办不了。蒋介石只好强大精神一一批阅,但写不了几个字就要罢手,感到不厌其烦。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后来他想了一个主意,命机要秘书周宏涛把公文读给他听,凡是需要批示的,由蒋口述,周宏涛执笔写在公文上。周宏涛是个聪明人,他掂量出其中的分量,尽管此举是蒋介石的旨意,但极易遭人猜忌,倘若有人诬陷其假传圣旨,或说他是越俎代庖,他总不能把蒋介石拉出来对质吧。

周宏涛考虑再三,向蒋经国做了报告,请示如何是好?蒋经国为此开会向各部门通报了此事,告诫大家不要猜疑,从此,周宏涛获得了专为蒋介石“代立文字”的特权,且以合法的程序固定了下来。这种文字游戏,在周宏涛之后,别的机要秘书也一一循例执行,使蒋介石彻底解脱了批文的负担。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蒋介石为了维护他的独裁统治,有意在文字上玩弄权术,不管是“专立文字”、“不立文字”还是“代立文字”,都是他不同阶段玩弄政治的一种体现,较之一般文人的文字游戏而言,显然蒋介石才算是真正的文字高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55 字。

转载请注明: 蒋介石喜欢签发各种手令,但有一类文件他从不立文字只有口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