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学会分配你的注意力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老师或者家长说成是“多动症”呢?我就被说过,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跟我妈说一遍:你家姑娘有“多动症”。包括现在,我们依旧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比如,开会的时候也会跑神,工作的时候也会被同事聊得八卦话题吸引。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那么,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没有养成好习惯吗?是意志力薄弱吗?都不是。我们完全不需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攻击自己,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注意力,就相当于是一个“可再生资源”。这个资源我们都会有耗尽的时候,而耗尽之后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生的。那注意力多久会耗尽呢?人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15分钟,不会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15分钟可以看作专注力的一个单位时间。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意想不到,原来我们高度专注的时间居然这么短。而人的专注力持续的极限是40分钟,也就是说,当你工作或者学习满40~50分钟,最好能够休息一下。像足球比赛,一共90分钟。而这90分钟又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每个半场45分钟。上半场结束之后,会中场休息15分钟。这个时间安排既能保证运动员体力和专注力的分配。也能使观众的注意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15分钟和40分钟两个数字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比如有的动物就是夜行动物,在晚上出没,这就是因为它们体内的生物钟。而我们人体也有生物钟,这个生物钟会按非常准确的规律运转。就像我们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就会饿;如果一个人习惯了睡午觉,那么吃过饭就会犯困,都是因为生物钟的原因。注意力也是因为生物钟的影响。我们人体的清醒度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的。但是我们无法保持90分钟的清醒,这是因为我们每90分钟里还会有20分钟的疲倦期。而疲倦和清醒是交替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最好40分钟就大休息一次的原因。

结合15分钟、40分钟和90分钟这三个数字,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种高效的工作方法,叫“15·40·90法则”。这种方法可以说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我们无法改变大脑自身的构造,所以就顺应头脑的节奏安排时间。我们可以用15分钟作为一个基本的时间单位。当我们工作或者学习满15分钟,小休息一下。而3个15分钟,也就是45分钟,大休息一下。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专注力持续时间更长,工作效率也更高,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然而,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所以对时间的安排也要因人而异。比如一个写作的人,正是灵感爆棚的时候,这个时候停下来,可能会打断自己的思路。那么就可以选择持续工作,但最好不要超过90分钟。如果是一位会计,因为在做会计工作时时常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可以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恢复一下大脑的专注度。当然,这个时间没有一个必须的限制,因为我们每个人也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的。我们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专注时间。顺势而为的工作,就可以让工作效率提高很多。

注意力除了受生物钟的影响,也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如果对一个东西没有兴趣,可能连1分钟的专注度也没有。比如你不喜欢某个电影觉得没意思,那这个电影根本看不进去。所以高度的专注,也需要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让你有成就感。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人,就会发现很多时间的安排都离不开今天说到的这三个时间。所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注意力,比强迫自己专注更有效。假如你有孩子的话,就不要再因为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而责怪他了。孩子的注意力会比成人更短。帮助他更好地安排时间,会事半功倍。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20 字。

转载请注明: 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学会分配你的注意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