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数据,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在学研究生超300万,是什么概念?根据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14.54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90.64万人。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在25年间增加了20倍,今年的在学研究生数,超过了25年前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
这是了不起的发展成就。但是如果只有规模的发展,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严格的质量把关,伴随研究生规模增加的,必定会是研究生学历贬值。这会造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脱节。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今年,我国高考人数为1071万,录取人数预计会超过1000万,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看,扩大本专科规模“潜力”已经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本科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很可能成为接下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是有很大的现实需求的。一是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需求。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18.9万,就有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考量。当本科招生规模达到每年500万时(去年431万),解决这么大规模学生的就业问题,继续深造无疑是重要选择。某种程度说,研究生教育将发挥本科毕业生“就业蓄水池”的作用。
二是在“学历社会”中,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水涨船高,于是很多学生有进一步提升学历的诉求。在旺盛的学历需求下,扩大研究生规模并不会遭遇招生难,因为即便研究生学历贬值,读研也会逐渐变为“刚性”需求。——身边都是研究生,你能不读吗?
三是高校把举办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研究生规模比例,作为提升办学层次的努力方向。很多本科院校不安于只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这部分学校将成为接下来研究生扩招的主力军,而且“潜力”巨大。
培养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说到底,是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不是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发展研究生教育,一方面会增加相关教育的投入、消费,在研究生教育中,国家要投入更多经费,老百姓也要为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买单”;另一方面会制造学历泡沫,在在学研究生规模已经和25年前的本专科在读规模相当后,会出现明知学历贬值却要提升学历的“不得已选择”。
其实,保障每一层次、每一类型教育的质量,不是用学历标准而是用能力标准评价人才,才能引导学校办学者,重视培养质量,也引导受教育者以能力提升而非学历提升来规划学业发展。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不能再以学历为导向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而必须重视高等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建设。当然,重视内涵、质量建设,比扩大规模难多了。从这一角度看,研究生不妨保持目前的规模,适度扩招,进行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避免大批地方本科高校争相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社会的“学历高消费”降温。(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