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德法之间的纠葛,最早可以追溯到查理大帝的孙子瓜分法兰克遗产时代,当时的东法兰克(后来的德国)和西法兰克(后来的法国)就矛盾重重。但是,普鲁士和法国之间冲突的种子,主要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埋下的。
拿破仑一世通过武力征服,将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分裂的德意志也不能幸免。
在拿破仑法国的统治下,德意志的民族情绪被激发出来,并随着诸邦力量的上升而不断高涨。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发表于1873年,是一篇爱国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阿尔萨斯的一个村庄,法国因普法战争失利,割地辱权。德国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教授法语,小说描写了周日上午学校里不寻常的一幕。
新仇与旧怨
1866年普奥交战之际,法国出兵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并参与普奥战争的斡旋,这进一步加深了普法间原来就存在的猜忌与隔阂。
最重要的还在于,不仅拿破仑一世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而且法兰西第二帝国还阻挠德意志的统一进程,拿破仑三世就公开宣称:
“德意志应该划分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如果要把南德意志诸邦拉入北德意志联邦,法国的大炮将自动发射。”
拿破仑三世不能容忍普鲁士的崛起,法国不允许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
同时,普鲁士在赢得普奥战争后上升的势头又无法扼制,这就意味着普法之间必有一战。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私生活混乱而被推翻,造成西班牙王位虚悬的局面。
有消息称,西班牙国王的女婿利奥波德有可能继位,而利奥波徳也是霍亨索伦家族的普王威廉一世的远房表弟。
面对传言,法国舆论一片哗然。如果西班牙王位落入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手中,法国将会腹背受敌。然而,这正中俾斯麦下怀,恰是他挑起普法冲突的良机。
俾斯麦力主利奥波德继承王位,法皇则强烈反对,并要求普王说服利奥波德放弃继承西班牙王位。
拿破仑三世还派大使前往普王所在的埃姆斯温泉疗养胜地,要求威廉一世签署永不赞成霍亨索伦家族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文件。
无奈之下,威廉容忍了这一无理要求,并表示问题可以继续讨论。
虽然普王的态度让俾斯麦大失所望,他还是从自己代普王回复法皇的一份外交电报文件中找到了机会:
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将一封“埃姆斯密电”安排在法国国庆日这一天发往法国。
由于电文已经曲解和删改,表达的意思甚为强硬,极具挑衅性,触怒了拿破仑三世。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图为1870年法国预备役人员响应召唤,应征入伍。此图由皮埃尔·乔治·杰尼奥特绘制。
法军第一军团在巴泽耶镇的街道建筑防卫工事,并得到当地居民和学生的支持。普军遭遇猛烈抵抗,只能占领巴泽耶镇南面一端。图片内容:“战争: 保卫巴黎——学生们出发去前线防守工事”。
战前运筹帷幄
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国统一问题,长期以来普法之间关系紧张。
不过在普法正式交战前,俾斯麦经过了充分的筹划和周详的部署,为即将爆发的普法冲突作好了万全准备。
就德意志自身的情况来看,普奥战争一结束,俾斯麦就通过经济联盟,巩固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各邦间的联合;同时,又与南德四邦签署条约,建立反法攻守同盟。
这样,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联邦和南德四邦,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普鲁士式的军事扩张之路。
在国际关系上,俾斯麦运用外交智慧,再一次为普鲁士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普奥战争时期,法国曾要求比利时领土,作为自己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补偿。
俾斯麦一方面应允下来,一方面又要求法国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这样就使法国留下把柄。
当时,法国正在印度支那、非洲等地进行殖民扩张,这令英国大为不满,而普鲁士的崛起,恰好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提供一个能与法国相抗衡的大陆国家。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普法战争中,英国不会对普鲁士构成威胁。在俄国对波兰战争中,法国曾支持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这让俄国人一直耿耿于怀。
为了全力对付法国,俾斯麦竭力讨好俄国,表示愿意支持俄国在黑海问题上的立场,改变黑海非军事化现状。
俄国答应确保与普鲁士结盟的关系,诸如一旦爆发普法之战,俄国将陈兵奥地利边境,防止奥法结盟。
这样,普鲁士不但获得了俄国的支持,也探明了英国的意向。
此外,意大利因法国在其境内驻军及宗教问题,也不会站在法国一边。
奥地利尚未走出普奥战争的阴影,为雪普奥战争之耻,它最有可能支持法国;而且在与法国接触时,奥地利承诺普法在战争爆发六周后方可加入战争。
总之,在国际形势十分有利于普鲁士的情况下,普法战争终于爆发了。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噩梦
战前,普法双方军事对阵的态势大致是,普鲁士约有百万人整编军队,法国直到战前才动员20多万人,因而军事实力无法与普鲁士抗衡。
普军总参谋长冯·毛奇在分析普法两国的地理概况后,作出正确的预判,认为法军一定会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进攻普鲁士。
从地形上和法国的铁路情况来看,法军在这一线进攻的地点会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两地。
由于普鲁士对这场战争早有谋划,普军在毛奇的指挥下早有应对之策。反观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普法战争的可能性也有预测,他一心想成为拿破仑一世那样的英雄。
加之,这一时期国内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也削弱了法国的实力。当然,他为转移国内视线,急需一场对外战争。可是,他的军事与政治才能却相当有限。
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宣战后,于8月初以三个师兵力进攻位于萨尔布吕肯地区的普军。
两军经过短兵相接后,法军接连败北,普军进入反攻,越过国境作战。
8月6日,战争进行的第四天,法军的巴赞军团就遭遇了两次重大失败,结果通往洛林一线的门户洞开。
由于初期战事失败,法国的奥利维耶政府垮台。
由皇后摄政的巴黎政府一再干预前线指挥员的作战部署,并阻止一线部队向战区纵深后撤,法皇也附命巴黎,改变部队撤退计划,因而贻误战机,使法军主力深陷色当围困之中。
双方开战只有月余,便迎来了一场大决战。
9月1日,色当战役一打响,普军就占领符里济等要地,切断了法军向西部撤退的路线,仅用一个中午时间,就完成对法军的包围,还凭借克虏伯工厂出产的中型火炮进行有效守护。
法军虽然多次突围,也毫无结果。当天下午,法皇被迫“向普皇献上他的配剑”。
次日,拿破仑三世又带领8.3万名法军士兵,向普鲁士正式投降。在色当战役中,普法两军伤亡的比例悬殊极大,大致为1:10。
法国因损失惨重,已无力再战。
图为色当会战中发生的拉蒙塞尔战斗。
1870 年 9 月 2 日,法国拿破仑三世下令悬起白旗,表明自己和全体法军向普军元帅冯 · 毛奇投降。随着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拿破仑三世获准流亡。壁画描绘了 雷耶将军向威廉一世递交拿破仑的投降信。
条件严苛的和约
色当战役溃败,拿破仑三世沦为阶下囚,普鲁士终于克服统一德意志的最后一道障碍。
9月4日,法国掌握金融经济的大资产阶级利用政府的失败,趁机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组成以特罗胥将军为临时总统的“国防政府”。
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后,普军决心将战争继续下去,向巴黎进军,并围困巴黎4个月之久。
1971月下旬,普鲁士同法国政府分别签订投降条约和停战协定。不过,由于巴黎革命发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法国国内局势混乱,导致普法双方战后和约推迟两个多月。
5月10日,俾斯麦和毛奇代表普鲁士,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和法国的梯也尔政府签订《法兰克福和约》。
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两个重要能源城市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给德国,两地的法国居民国籍维持不变;赔款从2亿法郎增加到50亿法郎,分三年付清,而付清前,德国保持在巴黎以及法国北部部分城市驻军;法国承认普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
普法战争的胜利,普鲁士统一了分裂的德意志。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敏锐的政治嗅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力的外交手腕,加速了德意志统一的进程。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欧洲大陆抗衡法国的重要力量,那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而且标志着德意志作为一个全新的角色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称德皇,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以及严苛的《法兰克福和约》条款,都在法国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这也是近代欧洲长期处于动荡纷争状态的重要原因。
小专题:埃姆斯密电
在普鲁士积极准备对法战争前夕,1870年6月,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
空悬的西班牙王位引起了法国与普鲁士的觊觎,两国关系顿生紧张。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普王威廉一世意图让步,遂于7月13日密电俾斯麦。
不过,俾斯麦抓住时机,刻意修改电文,使之充斥挑衅意味,并于次日见报。
法国人民对此反应强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15日对普宣战。
至此,俾斯麦利用密电事件,达到了挑起普法战争的目的。
图为“埃姆斯密电”纪念石
【来源:乐艺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