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从小很喜爱学习,并且做事情都有一种不二的态度,特别是在书法练习上尤为专注,据说他在12岁的时候就能做出不少的古诗,并且被世人传唱,这一点也能算得上是天才儿童了。他在30岁的时候考取进士,开始了仕途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是当一些小官小职,后来在一位大臣的府中做幕僚,根据小编对他的了解,这样的仕途生活并不能满足柳公权的野心,于是他更加发奋,要爬上更高的位置。
在他42岁的时候,新皇帝上位,他有机会能进到京城里面回禀,当时新任的皇帝见到他就很兴奋的说:我曾经在一处佛堂里面看到过你写的字,就期盼有一天能够尽快见到你。这样的话,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那倒也正常,但是出自一个皇帝的口中那就是很大的恩赐了。于是皇上就任命他担任了拾遗这个官职,这个官职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他是文官之中很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柳公权受到了重视。
皇帝十分看重他,据说他们还一起在澡堂里面讨论学术问题,每次他都会毕恭毕敬的回答皇帝提的所有问题,经常蜡烛都烧完了,但是却谈的正是起劲,而根本不想花时间去拿蜡烛。于是宫中的那些婢女知道了皇帝的这个习惯,就会弄出一些新颖的方法来照明,他们知道只要皇帝召见柳公权一起讨论,都会有出现蜡烛熄灭,人还在谈话的情况。小编认为要是现在有人提出这样的小故事,恐怕要被安上一个同志之名了,这也能从侧面看出皇帝对他的重视。
还有一次皇帝召见学士,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当时提到了汉文帝是如何节俭生活的,于是皇帝就抬起衣袖对一群人说,我的这件衣服并不是新的,并且已经洗过三次了,但我还在穿着。于是其他的学士呢,就纷纷赞扬皇帝的节俭品德,只有他闭口不提。这个小细节被皇帝注意到了,于是就将他“留堂”质问为什么不说话,他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大凡是真正的贤德之人,不会居于一件小事,洗多少次衣服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提出来,并且皇上需要的不是那些阿谀之人,应该是中正之辈。
据说当时还有另一位大臣在现场,差点就晕了过去,但还是他却讲的十分正气凛然,后来皇帝却并没有生气。小编认为,柳公权这人就和他写的字一样,公正,相信很多看过他的作品的人,都能隔着时空感受到那种大气,这大概也是他能受到重用的原因吧。我们都知道其实柳公权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表示他被重用过而已,在受到重用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一件事。
当时柳公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侍郎,他的哥哥就有些不满意他这个官职,认为他可以有更高的职位,于是他哥哥写一封信给了当时的宰相,大概意思就是说,他这个弟弟对于文章书法钻研十分刻苦,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如果还是给他像侍书这样的官职的话,那还不如向宰相讨一个清闲一点的官职。宰相看了之后,感到眼前一亮,后来又遇到了他本人,于是他决定给他升职,这才有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小故事。最后,小编想说一句,是金子总还是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