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随笔
◆《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尽管年过花甲,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因为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史记》的时候,常常为某一卷中的一个情节或者几个情节而在胸中卷起万丈波澜。更因为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为整个这卷中一个接着一个的情节而激动不已。
完璧归赵。这是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历史典故。当时,这是一场外交风云。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当秦国以十五城的代价索要赵国的奇世珍宝“和氏玉”的时候,赵国知道“硬碰硬”是肯定不行的。但是,蔺相如受荐出马,在看似“软”的交涉过程中,以不惜生命牺牲的“怒发冲冠”之姿保持了赵国的尊严,保证了和氏玉的安全回归。所以,外交场合的“软”未必就意味着放弃“硬”。
渑池之会。这又是弱国——赵国与强国——秦国一场“峰会外交”的风云。秦王借着“酒酣”,“令赵王鼓瑟”,蔺相如挺身而出,“请求”秦王做出平等的动作——“击缻”。当秦王不肯做的时候,蔺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将相和”的故事,意味深长。论资历,排座位,是政坛中离不开的事情。为此,脚下使绊、撕破脸皮乃至分道扬镳者数不胜数。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大将廉颇不肯屈居只“以口舌为劳”的蔺相如之下。但是,擅于政务和外交的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格局和胸怀感动了廉颇,廉颇则以“负荆请罪”之行,让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会让多少后人看后愧疚不已。
“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事情到今天也无法绝迹。成为这个出典的赵括“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关键是赵括的母亲真的是做到“知子莫如母”,她敢于直接给赵王写信,敢于直言“括不可使将”,把儿子的所有缺点袒露出来。通常,母亲是不会这样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括的母亲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母亲的榜样。
读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传》,会从廉颇“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以及这些“客”毫无廉耻、直言不讳地说“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中,感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都说人生冷暖,要坦然面对,从容视之;世态炎凉,要随遇而安,泰然处之。这岂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当廉颇晚年被考核者称为“一饭三遗矢(屎)”的时候,他内心的阴影不知道有多大。
一次一次的“反间计”,竟然能够一次一次地成功。赵国大将李牧最后没有死在敌人匈奴的手下,却死在“反间计”、死在阵前换将的内讧之下。好在,我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读这种历史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内心中的疼痛虽然还有,麻木也已经产生了。(2020年5月9日写于日本东京“丰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