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仓鼠打洞学会另一种情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太守的称谓,首见于秦汉,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汉实行郡县二级制,郡的长官是太守,县的长官为县令。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但若说秦汉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回答这个问题的网友是这么说的),则不怎么准确。因为秦汉时期的太守,秩二千石,与九卿同列。
秦朝建立后,为了避免重蹈商、周被诸侯灭亡的覆辙,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郡县制。在中央朝廷以外,全天下的行政单位分为郡、县两级,郡的最高长官叫做郡守,县的最高长官叫做县令,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汉时期,汉景帝将郡守改名叫做太守,这就是太守一词的来源了,汉景帝非常重视太守们的治理,因为太守的工资是两千石,所以汉宣帝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与我共理者,其惟两千石乎?这句话深刻说明了地方长官在汉宣帝心中的地位,也说明地方长官在一地位高权重,负责极大的权力。
由于行政划分的变化,太守在不同时期的级别也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许多州、郡的辖区管理混乱,郡的辖区日益弱小。到了隋朝立国以后,为了统一管理全国,便废除了郡的建制保存州的建制,由州直接统县,不再设置郡的建制,而作为一郡之长的太守职务也淡出了历史舞台。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