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曹操早年,仅有兖州一块根据地,却被张邈陈宫等人叛迎吕布,让曹操十分狼狈。此后数年,曹操都与吕布交兵。公元199年,曹操终于攻破吕布大本营下邳,生擒了吕布及众将。
然而,在面对吕布的大将张辽和高顺时,曹操却选择了收降张辽,却杀死了高顺,这是为什么呢?
或许我们从张辽和高顺的早年经历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1 张辽的早年经历
张辽实际上是个经历丰富的大将,有两点,张辽早年与曹操或相识,且并不是吕布的嫡系。
张辽,并州人,早年任雁门郡吏。后丁原任并州刺史,看中张辽的勇武,招为从事。而丁原是何进走的很近。
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便让地方军推荐优质青年入京。张辽和张杨就在丁原的推荐序列中。顺便说一句,吕布也是并州人,此时是丁原的属下,但丁原将吕布留在了身边。
张辽因此来到京师洛阳。而此时曹操任典军校尉,也算是一颗政治新星,因此他们有可能相识,至少张辽应该听说过曹操这号人。
后来何进派张辽回并州募兵,等张辽募兵回到京师,何进已经死了。张辽此时在京师举目无亲,只好投靠了当权的董卓。
在董卓手下的这段时间,曹操也正在假意巴结董卓,因此张辽和曹操是有可能有接触至少听说的。
董卓败亡后,张辽又成了孤儿。张辽选择了“以兵属吕布”,张辽官职应该并不低,属吕布后为迁为骑都尉。
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此时,张辽之所以选择吕布,应该是由于同是并州人的原因,同时根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张辽同时任鲁相和北地太守,在吕布营中,应该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三国志.张辽传》
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资治通鉴》
此后,张辽随吕布转战各地,终至于吕布败亡。
张辽投降的版本有两个,一种说他受到礼遇,随吕布的众将投降;一种说他带领本部兵马投降曹操。
因此,有两个方面,曹操觉得张辽可用。其一,张辽多次主君死亡,并未自立,而是选择了投靠,在曹操看来这是个可以收服的人,野心没那么大;其二,曹操此前听闻过张辽,至少听闻过并州系,收服他是有好处的,同时张辽早年也是听闻过曹操的,有投降的基础。
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2 高顺的履历
高顺在三国之中没有单独列传,只有在吕布列传中说了一些。其早年经历不详,主要经历都在吕布出逃洛阳,成为诸侯以后。这说明,高顺和之前的丁原、董卓时期没什么联系,至少没太高的地位。
但是从后面的经历开看,高顺相当受器重。高顺统领的核心部众是陷阵营,大约有700多人,号称千人,每次攻击为前阵,攻无不破。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王粲《英雄记》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后汉水·吕布传》
同时,高顺为人忠直,多次劝谏吕布,但不为吕布所用。
其督将高顺谏止曰···顺每谏曰···布知其忠而不能从。--《后汉书·吕布传》
从这两方面分析,其一,高顺统领的是吕布麾下的精兵,应当是吕布提拔起来的嫡系将领;其二,高顺与吕布比较亲近,得以多次劝谏吕布,吕布也知道其忠心,只是不能决断。
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那么,这种情况下,吕布败后,肯定是必死。那么高顺作为吕布的嫡系,性格有威严清白,因此难以效忠杀了故主的曹操。
高顺来到曹操面前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发,一心求死。
作为曹操来讲,本来难以收服,加之也确实需要给众将一个交代,吕布早年对曹操威胁很大,如果这样的人的将领都能全部赦免,那未免也太宽容了,如何弹压众将呢?
由此可见,张辽能为曹操所用,高顺却难为曹操所用。同时又都是大将,不能放虎归山,因此,有效忠基础的张辽投降了,而不投降的高顺只能被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56 字。

转载请注明: 曹操为何接纳了多次改换门庭的张辽,却执意杀死忠心不二的高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