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按宗法制规定,如果严格执行,只能封老皇后为太后,新皇帝的生母倘若不是前皇后,只能称为太妃。如果运气好,将来生母去世后,可以获得追封为后。不过,这种死板的制度,到了清朝有所改变,通常以“两宫太后”兼顾法与情。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死板的宗法制,隔断母子情
与“妻”和“妾”的地位差别一样,“太后”与“太妃”地位相差悬殊,太后是嫡,是后宫的主人,皇帝法律意义上的母亲。太妃是庶,是后宫的仆人,哪怕是皇帝的生母,见到太后、皇帝、皇后都要行大礼。
为何皇帝不能立自己的生母为太后?
中国古代宗法制规定,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主人只能有一位妻。之所以有这个规定,就是为了明确家族遗产,特别是政治遗产的继承法统,避免将来发生家族内部,因继承不明产生兄弟阋墙,导致家族势力衰退。
按照宗法制规定,嫡系是一个家族唯一的继承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男主人无论有多少庶妻,庶妻的儿子们,都必须尊崇嫡母的地位。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嫡妻没有儿子,男主人要么改立嫡妻,要么从庶子中选择一人,过继给嫡妻为子,这个儿子就从庶子身边变成嫡子,同时必须与生母隔断母子关系。
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新皇帝是嫡母的儿子,他登基后必须里嫡母皇后为太后。
皇家在等级管理上更加严厉,某些阶段,为了压制后族的权势,皇子们出生后,被交给指定机构抚养,母子相见都很困难,这也造成了母子情的淡薄。
过继给嫡母的皇子,通常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比如宋仁宗,他的生母李妃原是皇太后刘娥的侍女,刘娥无子,李妃生下宋仁宗后,就将他过继给主人刘娥。宋仁宗登基后,才有人告知实情,差点引发宋仁宗与刘娥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种不近人情的法律,虽说维护了继承法统的严肃性,但也违背了人情天理。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满清的“两宫太后”改变了情形
满清入关后,这个制度发生了松动,他们通常是嫡母和生母同时册封为太后,俗称“两宫太后”,即便如此,嫡母皇太后的地位,依然高于生母皇太后。
满清为何打破这个禁忌呢?
首先,满清相对于汉文化是外族,他们在汲取汉文化的同时,还保留了大量的满族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恪守汉制。
其次,嫡长子继承制的破产,势必影响皇太后的册立。嫡长子继承制不适应时代要求,满清只有道光皇帝一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嫡长子继承制下,嫡母不是生母的情况不多,而嫡长子继承制的破产,导致嫡母很难与生母合体,成了一个常见的大问题。这种情形,必然推动太后册立制度的变革。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太后在现实中的关注点,远不如皇后。满清后宫干政的情况比较少(除了末代),再加上皇后主管六宫的规定,皇太后在后宫的存在感相对较低。这些现实情形,决定了“两宫太后”并存的可能性。两千多年历史,为何一直没有出现“两宫皇后”?因为皇后直接涉及继承法统,不能变,太后则不存在这个麻烦。
历史上的嫡庶之争
虽说后宫女人大多情况远离政治,即便不能获得太后尊荣,有皇帝这么个亲儿子在,实际待遇也查不到哪儿,除了正式场合要受点委屈,关起门来什么也不差,但是历史上为了这个名,发生了多次摩擦事件。
最著名的是嘉靖皇帝登基后的“大礼仪”之争,为了追认生父为帝,迎立生母为太后,嘉靖帝与大臣们斗智斗勇数年,最终才达成目的。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汉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氏,为了争取太皇太后地位,联合汉哀帝和朝中部分大臣,与王莽、师丹、孔光等大臣奋战数年,最终以“皇太太后”这么个独一无二的古怪名称,基本与“太皇太后”王政君打了个平手。
西汉第一任皇太后吕雉,在她去世后二百多年,竟然被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废黜了太后之位,她的位置被强行转让给汉文帝的生母薄姬,估计一辈子没当上皇太后的薄姬笑得坟头直颤,吕雉气得冒烟。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为数不多的太后之争,发现其背后都是皇权之争,而不单纯是后位之争。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嘉靖帝的“大礼仪”,本质上是他与内阁,对朝政权力的掌控之争;傅氏与王政君之争,本质上是王氏与傅氏两大外戚之争;薄姬代替吕雉,是刘秀为了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无一不是外界因素,推动了太后之争。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83 字。

转载请注明: 生母不是皇后,新皇帝改立谁做太后?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