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巴州9月20日电 题:肉先古丽妈妈的维汉家庭再添新成员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鞭炮乍响,礼车的驮马止住了脚步。在亲友呼唤声中,维吾尔族新郎艾木都拉・孜克拉下车背起汉族新娘历雅馨走向家门,里面早已是锣鼓喧天、乐声齐鸣。
肉先古丽妈妈的维汉家庭再添新成员。图为艾木都拉・孜克拉与新娘历雅馨乘坐婚车前往婚礼现场。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几乎所有村民都聚到了新郎母亲肉先古丽・曼哈买提家门口,这个拥有10多位成员的家庭,又多了一位汉族儿媳妇。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家庭。自1983年起,肉先古丽先后收养了5个孩子,她和丈夫还育有4名子女。
1997年冬天,还在念书的艾木都拉把17岁的谢军带回了家,这位汉族同学家庭贫困、常食不果腹,肉先古丽毫不犹豫地留下他。经父母同意,谢军成为了这个维吾尔族家庭里的汉族成员。
“每天放学回家,哥哥姐姐们就在院子里教我们唱歌跳舞,住在肉先古丽妈妈家的时光是最快乐的。”谢军在收养的孩子中排行老四,是唯一的男孩,“家里从来没有因为小孩是不同民族而发生过矛盾,妈妈对我们甚至比对亲生孩子还要照顾”。
图为新郎与新娘在婚礼现场跳起新疆传统舞蹈。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不过,谢军也有困惑。得知妈妈让生活有困难的村民也到家里生活,他开始想不通,条件不算宽裕的家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人?
“我跟妈妈抱怨过,妈妈说,同是一个村子的邻里,不能不管。生活不管怎么艰难,也一定会有一口饭吃。”肉先古丽先后接了4位同村老人回家,并为其中3位养老送终。目前,还有一位84岁的老人在家里生活。
现在身为警察的谢军说,肉先古丽给自己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已为人父的他也会像妈妈一样,教自己的孩子多帮助他人。
图为新郎新娘在婚房中等待婚礼开始。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这些年来,肉先古丽夫妇俩一边照顾大家庭,一边在周边农田做零工以维持开销。她说,这十几年下来,也有过艰难的时候,夫妇就会变卖一些值钱的家当度日,安稳的日子就一直这么持续下来。
眼下,包括谢军在内,孩子们陆续成家,最远的生活在乌鲁木齐,最近的住在同一个村庄。每逢节假,大家就从四面八方归来,享受天伦之乐。
如今,家里又一个孩子结婚。儿媳妇历雅馨来自遥远的东北,早已被肉先古丽当成了自家人。历雅馨的长辈李吉德说,这对小年轻是在外打工时认识的,自由恋爱的过程得到了全村人的祝福。
图为艾木都拉・孜克拉与妻子历雅馨的婚房。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婚礼上,身着鲜艳维吾尔族服饰的肉先古丽站在婚房布帘旁,等待着新娘头纱被揭开的一刻。
老太太对记者提到,这场婚礼融合了汉族、维吾尔族的很多传统习俗,比如乐器里有唢呐、也有都塔尔;而两个民族的婚礼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接新娘都要披盖头、进门时都要跨火盆。
她说,这些习俗都寓意着,夫妻两人未来美好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