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公布完全提名名单,入围提名最佳男主的有邓超、冯小刚等,最佳女主提名的有周冬雨、范冰冰等。
最佳男主提名冯小刚、邓超、涂门、廖凡、包贝尔。
最佳女主提名范冰冰、闫妮、宋佳、白百合、周冬雨。
最佳男配角王千源、于和伟、孙维民、朱亚文、张译、张辉。
最佳女配角有蒋雯丽、艾丽娅、焦俊艳、吴彦姝、张慧娟(图片缺)
提名最佳故事片有《七月与安生》、《老炮儿》、《血战湘江》、《我不是潘金莲》、《湄公河行动》;提名最佳编剧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李宝罗《村戏》、黄丹、冯梦瑶、梁爽《搬迁》、管虎、董润年《老炮儿》;提名最佳导演冯小刚、郑大圣、曹保平、程耳、管虎。
这一届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奖你期待吗?哪一个是在你意外之外入围或落选的呢
冯小刚出来辟谣了!并且澄清了之前关于“已经越来越看不懂大陆市场了”的言论。晚上冯小刚发微博怒斥造谣博主,微博中说道:“一个名叫“娱乐百搭”的微博公开造谣抹黑说我喷《战狼2》。完全是无中生有。我没就《战狼2》接受过任何采访,我是自己花钱包场看的《战狼2》,我觉得片子很好看,还给吴京发了信祝贺他的骄人成绩。“娱乐百搭”的微博无事生非是何居心?真他妈是小人作乱! ”,看来冯导真是气炸了,对于造谣手下不留情。
(2017-08-11)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我说冯小刚是一名出色的导演,中国应该没有几个人会说不;但我要是说,冯小刚是一名出色的演员,那估计就是见仁见智。其实,在笔者看来,冯小刚是一名被导演事业耽误的潜力派演员,依他在《老炮儿》中的本色表演,我觉得,他的个性和气质,绝对能在黑帮、犯罪类型电影中成为中国的实力派演员之一。并且,他是无可取代的那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冯小刚有他特有的耿直个性,还有他正派而传统的价值观,加上他不苟言笑的神情,这几样因素集中于一人,是中国大陆任何一个男演员都不具备的。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演技还不够,这也的确是,比起“真正”的演员,他确实戏路不够宽,比如,你叫他去演青春剧和情感剧,恐怕就是强人所难。但是伟大如卓别林恐怕也驾驭不了青春偶像剧,东方卓别林——周星驰恐怕也演不了正剧,因为可爱的周星驰即使是演正剧,也会让观众不自觉地笑出来。冯小刚想必也是如此,如果哪个导演偏偏要他演偶像剧的男一号,恐怕这个男一号就是天下最耿直最一本正经的男一号,那么无数的偶像粉丝是无论如何也欣赏不了的。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耿直和正派并不是冯小刚独有,还要有才华,我想说的是,才华是从脸上看不出来的,你要从冯小刚的作品中去寻找。因为才华,冯小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即使是做演员,他也会成为知名演员,只是较为固定在黑帮和犯罪题材。
之所以说冯小刚导演耿直,主要是通过他的言论和行为,当然,笔者也只能从媒体上获悉。你比如,冯导参加过一个某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他是评委之一,其中一场戏是一个二三十岁的男选手打扮成憨厚的农村大男孩,靠装朴实与单纯在舞台说些台词,这个选手可能是以前是网红,又或者他的表演很容易引起现场观众的同情,观众一直为他喝彩,要评委给他红灯通过,但是冯导偏偏不,他认为这个选手的朴实是装出来的,当时我对冯导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这种人我见多了,都是装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选手故意靠博观众同情来达到通过的目的。最终,冯导不惧现场观众的嘘声,硬是坚持反对通过,这个选手也因此没有通过。
还有一件事也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同样是某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评委当中还有成龙大哥,成龙是何许人也?香港的一哥,好莱坞巨星,在影视界是响当当的人物,那一期节目成龙大哥特别想要选手通过,其他评委都被他搞定了,唯独冯导没有给他通过,原因是冯导不喜欢选手的表演。成龙大哥当时很尴尬,其他评委也很尴尬,但是冯导在耿直之外,也有变通,他把自己的特权牌给了成龙,这样选手就直接通过了。
这两件事很有意思,第一件事说明了冯导敢讲真话,也就是耿直BOY,有主见,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被现场观众所要挟,第二件事还是说明了冯导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对表演的优劣有自己的一套评价理念,可是成龙大哥喜欢,甚至都跟他求情了,冯导坚持按下反对按钮,意思是我就是认为这名选手的表演不优秀,我要坚持我的价值判断,好,我还是那个耿直BOY,但是,人在江湖,又得有所变通,也就是要给别人脸,特别是大人物的脸,不能得罪了,我把特权牌给你,你的目的达到了,我冯小刚的原则也坚持了,深一层的意思是:“我有我的原则,这个原则谁都不能破坏,但是我是讲人情的,我不能不给你面子,特权牌给你,是你用掉了,不是我用掉的,这不破坏我的原则。”
写到这里,我无非要说明的是,导演管虎请冯小刚来演《老炮儿》那是真的没错,绝对是“火眼真睛”。冯小刚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炮儿!
老炮儿是什么?老炮儿就是爷们。这是老北京人的专属名词,也是目前形容冯小刚的最佳词语。
电影《老炮儿》其实也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六爷(冯小刚饰演)为骑三轮卖早点的兄弟出头,“城管”打了他兄弟一巴掌,六爷看在眼里,认为摆摊占地确实不对,“城管”该管,占理,六爷让“城管”把三轮车扣走,但一码归一码,违法占道经营是不对,但你年纪轻轻的“城管”打人家大老爷们一巴掌失了理,六爷就帮兄弟扇了“城管”一巴掌,算是找回了理。你看,六爷是耿直BOY吧,所谓耿直,其实是认理,对的我认,错的我要争,如果是一个所谓的“高情商”人士,恐怕就不是这般处理这件事,应该是两边不得罪,满脸堆笑,让“城管”舒舒服服,说不定“城管”一高兴,说一句“下不为例”就走了,岂不皆大欢喜。但要是不扣三轮车,也没找回那一巴掌,岂不是两头不占理?“城管”不扣车乃渎职,不还一巴掌兄弟岂不是被人白打?脸还要不要了?
第二件是处理儿子晓波(李易峰饰演)被绑架的事,你看,六爷也是有事说事,晓波勾搭小飞(吴亦凡饰演)女友,不占理,该被打,被打之后,理就还了,但晓波年轻气盛不服气,又把小飞车砸了,失理了(其实也违法了),然后小飞扣押晓波(这当然涉嫌非法拘禁,不合法,但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电影中的理),本来一般的人肯定是报警啊,这事得警察管,但六爷是谁?老炮儿啊,耿直BOY,他要讲理,他认为儿子晓波确实还欠人家一个理,于是决定把车钱赔了,儿子就不欠理了,不欠理小飞自然应该放人。
《老炮儿》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跟故事的精神内核是分不开的,撇开摄影、配乐、化妆等电影工艺,我认为“讲理”才是该部电影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很出彩,很有看头,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电影,其本质上就是讲故事,古人是写小说和剧本,现代社会进步了,听书看戏都进化到了看电影和电视剧,载体虽然变了,但讲故事的内核没变,一部好的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而经典的电影,一定是故事特别的好,而且还必须有特质。《老炮儿》故事很好,也有它的特质,它的特质就是“老炮儿”精神。当然,除了冯小刚的本色表演,其他角色演员也算演得比较到位,但是全片最出彩的角色,还是冯小刚,如果换做别人演,这依然会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但能否成为经典就值得商榷。大多数观众只看门道,笔者虽然也不是电影圈的专业人士,但我看电影,看的是内在的东西,我主要看的是故事,以及这个故事所表达出的精神,有了这两样好东西,一般这部电影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演员的表演和摄影又极为出色,那么我一般会认定它就是一部出色的电影。
《老炮儿》出色,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故事接地气,不是臆想,我相信老北京还真的有“老炮儿”这样的人物,只不过,他们不会碰到“儿子被绑架”这种较为奇葩的事,但是,生活中,他们认理,还在维护他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人活在世上,得讲个理,得活出个人样来,这人样儿不是金钱和权力所能绑架的,它必须是独立的人格。这其实也是导演管虎所要表达的主题:人到底要为什么而活着?该怎样活着?怎样活着才算爷们。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方面的疑问,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时要面对是为了钱和权而放弃人格,还是为了人格而放弃金钱和地位?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但导演管虎,其实通过六爷的精彩演绎,给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答案。
这才是这部电影值得喝彩的地方,《老炮儿》绝对不是一部轻松的片子,它应该算是严肃题材,触及的是当下中国人集体的焦虑与不安,特别是在时代巨变中落于下风的中老年人,他们该如何面对眼前这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他们的坚持能获得胜利吗?
我想,即使他们最终被时代所抛弃,但是他们敢于争取,敢于面对,敢于抗争,那么他们就战胜了自我,就是胜利者,值得我们尊重。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再补充一下我对现实中冯小刚的看法。为什么冯导还要拍《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这种“传统”的片子?难道是他真的不知道市场(也就是年轻人的口味)现在需要怎样的片子吗?我想未必,我个人推测,冯小刚不仅饰演过《老炮儿》,实际上,他就是电影界的老炮儿,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他一定会坚持下去,他除了商业追求,其实也有价值观上的追求,也就是他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那么《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两部看起来“传统老套”的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笔者先不说,我们来看看两部电影的原著是谁,他是刘震云。刘震云是“老一代”的大作家,跟我们八零后九零后不搭架,是有代沟的,他写出来的小说肯定是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他写这些作品时候的价值观在里面。但是,《一九四二》表达的东西肯定不是娱乐,也不是“快餐”,它表达的是写实,是承载历史的一个断片,是要观众铭记那段艰难的岁月,冯导主要是表达“写史”,是严肃的,所以票房惨淡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后来赶紧拍了一部《私人订制》,算是给华谊兄弟补偿一下商业利益。我们再看《我不是潘金莲》,故事的背景是几十年前,一个农村妇女闹离婚继而打官司的“闹剧”,虽然由范冰冰主演,其他角色演员也个个都是实力派,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年轻人会喜欢吗?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也看不出来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即使大多数人看出来了,但觉得太过无聊沉重,这种主题我见的多了,为什么要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去接受你冯导的“思想品德教育”?不管如何,《一九四二》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也较为出彩,可惜的是,《我不是潘金莲》还是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准,撇开商业因素,我们单看故事,也是较为平庸,虽然有点黑色幽默,但不足于引起观众的震撼和兴趣,因为这个故事大家见得多了,新闻上有比这更离奇的故事,而且还是现实版,说到底,这个故事缺少特质,而表演的形式又没有创新和技术突破(当然银幕独特的圆孔和方形算是活久见),所以,对于寻找乐子的年轻人来说,《我不是潘金莲》只能是沦为少数派,或许它算一步不错的电影,但不会是一部出色的电影。
我相信,随着年纪的增大,冯导在导演方面的追求是一如既往的耿直和较真,但是,与他较为年轻时的作品想比,还是显得有点“江郎才尽”,这个恐怕是所有导演都会遇到的问题,毕竟做电影就是做艺术,需要灵感,光有才华也是不行的,灵感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需要生活经验的累积,更需要自我痛苦的挣扎,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是经历了痛苦的沉淀,珍珠不是一天长成的。
无论如何,对于冯小刚导演,我是带着敬佩的,他有很多作品带给了我们“冯氏幽默”的快感,也有像《一九四二》、《集结号》这样写实的作品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
他依然是电影界的老炮儿,如果他不去做导演,我坚持认为,他一定会成为一名饰演黑帮、犯罪类型电影的出色演员!
声 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关于电影的一切,影评、影讯一网打尽。
关注:聚焦影院
公众号
(2017-07-29)
冯小刚
-电影导演-
编剧 演员
作品风格以北方京味儿
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
中国大陆最具有票房
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他以普通观众的口碑
建立自己的电影风格
一直在商业领域的导演
在中国大陆电影贺岁档
市场拥有巩固的观众群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
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
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
继承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
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整个市民文化
在贺岁片中他把对生活的调侃
对人生的戏谑和对主流文化
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冯氏贺岁片
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
针对最佳放映档期
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
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
娱乐圈“小钢炮”
向来敢怒敢言
在业内一直
以敢说真话著称
冯小刚经典语录
“退票制”是狗屎
在谈到“电影退票制”时
冯小刚导演表示
“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觉得王晶说得对
你退票
你把电影退给我
全世界弄了这么多年这事了
也没见哪个国家弄这个
中国人民这发明创造没有什么
净弄些没有名堂的发明
比如‘请注意倒车’什么的
你说这近代一百多年来
中国人发明什么了
净发明这不靠谱的事了
拍烂片肯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但是推行‘烂片退票制’
这不是一个市场的行为”
当问冯导是否支持时
冯小刚当即表示:
“我完全不支持
我不仅不支持
我可以给俩字——
狗屎!
现在就是不断地造谣
每天地造谣
然后也没有人去澄清
然后直接把一个瞎话当真话说
让我说就没好听的话”
在票房上我特别
独孤求败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
的预告片发布会上
当有记者问到冯小刚一直导演喜剧片
对《唐山大地震》票房有没有信心时
冯小刚反驳道
“我确实拍过很多喜剧片
但我不是一直都只拍喜剧”
冯小刚导演列数了自己拍的
《集结号》《夜宴》《一声叹息》
等片子称
“我什么都能拍
拍什么都有票房
这一点上谁的票房能比过我?
我特别独孤求败”
《唐山大地震》
首映开始票房五天超过两亿
也确实证明了冯小刚在国内
票房上无人可及的强大号召力
国外的发行商
都是骗子
上海电影节上
冯小刚指责国外发行商
低价格收购中国电影
更直指中途离场的
哈维·蒂恩斯坦
称其在购买中国电影时
标高价格击退其他买家后
再压价
冯小刚的电影
在国内票房“独孤求败”
而在海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他表示
“我拍的是给中国观众看的故事
要是拍的时候
老想着让法国的观众也能看懂
那估计台词都写不利落了”
对于那些在国际电影节上出风头
在国内却没有什么观众缘的影片
冯小刚十分不以为然
“有的导演
去欧洲放个片子
看到有三五分钟的鼓掌
就觉得了不起
提醒那些去欧洲的导演
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
我不会英文
但我问过美国人
人家说你的片子interesting
只是客气话
其实是说
‘ 这哥们儿有病
不知道怎么想的
拍的是什么呀’”
看盗版的人
连狗都不如
作为大学生电影节的评委之一
在颁奖礼上冯导为学生颁奖的时说
“想鼓励他们短片的创意
我说‘在看盗版这件事上
说那些看盗版的人
’连狗都不如‘是非常正确的
我也看过盗版
如果说我连狗都不如的话
我也没有意见’”
中国电影
百分之九十
不说人话
在《集结号》宣传时
冯小刚直言
“90%的影视作品不说人话”
他解释道
“很多编剧平常语言都很鲜活
但是往电脑前面一坐
一变成文字马上
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了
电影这个东西
就是要跟观众贴得比较近
你电影里头人物说的台词比较鲜活
比较真切的话
观众就不会产生隔阂”
娱乐圈
是婊子的行业
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自己再拍5部戏就退休
对于厌烦娱乐圈的原因
除了“这圈特没劲”之外
冯小刚认为自己拍电影
就是“当婊子”
他说
“比如说我拍这电影
好多演员跟着我干呢
我拍一弄成这样
可能很多人为了报复我
同时也就把我们演戏的演员报复了
就是我觉得
哎
你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你就忍一忍吧
你就当自己就是一婊子吧
你就早点脱离这婊子的行业
这也是我想我
对拍电影感觉到厌烦的一个原因”
他称自己再拍5部电影就休息
脱离“这婊子”的行业
他说
当年那叫“文艺界”,
多受尊重
而今转叫“娱乐圈”
其实挺烂的
谁还当回事
中国电影像中国足球
缺的不是钱,是技术
上海电影节上
冯小刚说
“十年前,如果有投资人
不管是做什么的
跟我说要投资我的电影
我一定会很高兴
但现在,我会反问
我为什么要把
这个赚钱的事情给你做呢?”
而他认为目前这却是
中国电影的症结所在
“中国电影的技术
就跟中国足球的技术一样
跟世界差距非常大
以前是既缺技术又缺钱
现在不缺钱了
可是仍然缺技术”
我的商业片
是一个怪胎
冯小刚认为
商业片是没有导演的痕迹的
也不会反映导演的声音
但是他的商业片是个例外
“我的商业片是一个怪胎
因为观众
从中能够看到我的影子”
成功人士就是
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
不买最好的
这是2001年冯小刚电影
《大腕》中的一句台词
擅长以幽默直指现实的冯小刚
让角色在戏中对白道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
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该片票房3500万元
但对冯小刚来说并没有太大突破
但是片中对于房地产等
行业的讽刺一针见血
1958年
03月18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潭
曾经住在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
年少时父母因故离异
自幼他就和母亲与姐姐共同生活
冯小刚的母亲身体很不好,20岁
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
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女儿,35岁时
与冯小刚父亲离婚,45岁时身患
癌症,47岁患脑血栓,此后长达
16年瘫痪在床。尽管如此,她始
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冯小刚。
冯小刚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
担任舞美设计
1977年
在38军坦克六师宣传队工作
1978年
正式参军
转业后
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
担任工会文体干事
1983年
刚从部队下来的冯小刚
就担任了郑会立执导的电影
《生死树》
的美术助理
这是他第一次触电
1984年
冯小刚带着军旅风尘而转业到地方
进入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
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经过单位同事的引荐介绍
冯小刚结识了未来妻子
并修成正果而缔结婚缘
新婚后女儿冯思羽的出生
1985年
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
后由其好友、搭档,葛优介绍
参加上海电影节
从此正式开始其电影生涯
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
《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
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
任美术设计
1990年
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电影
《遭遇激情》
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
电视系列剧
《编辑部的故事》
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
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
《大撒把》
搬上银幕后
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
1993年
与导演郑晓龙合作执导电视连续剧
《北京人在纽约》
获得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奖”
第十四届“飞天奖”
第十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1994年
导演处女作
《永失我爱》
一部城市题材影片
同时还兼做美工
根据王朔小说
《永失我爱》和《空中小姐》
改编
由徐帆、剧雪、郭涛主演
讲述专门运送汽车的个体司机苏凯
是个热情幽默的青年
一次他正待出发
对苗条挺拔的空姐格格
一见钟情
... ...
冯小刚在姜文执导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
客串出演一个猥琐老师
只有5分钟左右的戏份
“这是谁干的”
活脱脱是一个咆哮帝
1995年
导演悲情连续剧
《情殇》
讲述了一对夫妻之间的悲痛感情
林幻的丈夫曾是优秀的小提琴手
不幸在医疗事故中成了植物人
俱乐部调音师祖强对林幻一往情深
但林幻却不敢接受
执导剧情片
《一地鸡毛》
陈道明、徐帆等人主演
影片根据作家刘震云的小说
《单位》《一地鸡毛》 改编
讲述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
和心灵轨迹的改变的故事
冯小刚这样评价该剧
“从艺术相对生活的角度看
《一地鸡毛》
更接近我的生活体验和艺术追求
也更贴近观众
我静水深流地把它拍成一部
去掉俗气和脂粉气的
墩墩实实的好片子 ”
1996年
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开拍不久被迫停机
1997年
推出电视剧
《月亮背面》
根据王刚同名小说改编
但因内容过于现实震撼
演员的表演也比较开放
此片遭到了冷处理
同年导演第1部贺岁片
《甲方乙方》
投资600万元人民币
获得3600万元票房
影片讲述四个年轻自由职业者
突发奇想
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业务
承诺帮人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
人们离奇古怪的愿望接踵而至
似乎人人都想给自己现有生活
来一个180度大转弯
《甲方乙方》
在中国电影史上创了两个“第一”
1949年以来
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
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
而于影片利润中提成的
“风险共担”形式
1998年
推出1999年贺岁电影
《不见不散》
葛优再次出任男主角
与其演对手戏的是徐帆
影片讲述两个流落到美国
的北京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不见不散》
代表了冯小刚的风格
两三个普通人
不咸不淡的玩笑
有点意思的剧情
冯小刚很“小气”
小题材、小制作
冯小刚把这个“小”玩转了
小题材蕴涵着大意义
平平淡淡中包含着真哲理
1999年
执导喜剧电影
《没完没了》
葛优、傅彪、吴倩莲参与主演
葛优饰演出租车司机
把车包给旅行社老板做生意
然而阮大伟却是奸商
长期拖欠韩冬包租费
由此产生一系列事件
用夸张的手法
反映百姓生活
充满着京味
表现人与人之间
的真情实感
——
1991年冯小刚在拍摄电影《大撒把》
结识了影视演员徐帆。1999年冯小刚
与前妻协议离婚。1999年09月19日冯
小刚与徐帆举行婚礼。冯小刚和徐帆
的婚姻中一直没有儿女,冯小刚只有
一个独生女冯思羽,是和前妻所生。
——
2000年
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并通过审查就是
《一声叹息》
在圈里圈外掀起很大波澜
男人步入中年的感情生活
不自觉地成了感情的俘虏
婚外恋者对感情没有把握
没有安全感的心态
婚外恋给当事人的不仅是迷惘
生活中会不时地给人措手不及
主演王朔的喜剧电影
《我是你爸爸》
饰演单身父亲马林生
经常通过打骂的方式教导儿子
努力想维持父亲光环
却遭到儿子抵触
甚至嫌弃
可惜的是
因为未经广电总局审查
就私自送海外影展
《我是你爸爸》被禁
从来没在国内公映
——
富有戏剧性的是
2000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
将本片评选为最佳影片
《谁说我不在乎》
客串一办假证的
2001年
执导喜剧电影
《大腕》
2003年
执导贺岁喜剧片
《手机》
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
由葛优、范冰冰等主演
体现了冯导的新风格和转型的方向
尽管仍京味十足的调侃、自我开涮
但已不是《甲方乙方》的冷幽默了
一部能让人笑过之后感到浑身发冷
进而进行思考的作品
此片结构最复杂
人物众多关系纠缠不清
客串《卡拉是条狗》
2004年
执导改编自赵本夫同名小说电影
《天下无贼》
刘德华、刘若英、葛优
王宝强、李冰冰等主演
国内票房1.2亿元人民币
冯氏特色极为突出的喜剧
在思想性方面有喜人突破
虽最后仍给了好人以好报
将善恶观念以悖论形式呈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客串周星驰电影《功夫》
客串《童梦奇缘》
2006年
执导电影
《夜宴》
The Banquet
脱胎于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
时代背景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章子怡 葛优 吴彦祖 周迅等主演
《夜宴》虽口碑平平
票房却突破亿元大关
2007年
执导电影
《集结号》
The Assembly
开启了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
将视角放在那些从灵魂到肉体
都非常可爱的普通战士的身上
突破以往战争片的主旋律模式
客串《破事儿》
2008年
冯式喜剧电影
《非诚勿扰》
If You Are the One
葛优、舒淇联袂主演
个人作品票房总和已达到10.32亿人民币
成为中国首个作品票房过10亿的电影导演
《建国大业》饰演杜月笙
2010年
执导的电影
《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
在大陆和香港同步上映
国内第1部华语IMAX电影
在大陆获得良好口碑
上映25天票房超6亿元人民币
成为当时大陆票房最高纪录
运用色调表达电影深刻的内涵
一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
如老照片般象征已逝岁月
大地震发生时
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调子
除鲜血几乎没有其余彩色
暗示大地震抹去一切美好
残酷可怕
再之后
贯穿全剧的淡淡灰白调子
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
象征着人们心底
压抑着的弥久哀伤
执导《非诚勿扰2》
客串《让子弹飞》
2011年初
开始筹备电影
《一九四二》
Back to 1942
2012年
11月29日中国大陆上映
《一九四二》
一部温暖的电影
没有悲观
相信人性的温暖
给人往前行进的力量
哀而不伤
2013年
7月21日被正式任命为
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
11月1日赴美国举办个人影展
并在洛杉矶TCL中国大剧院进行手印典礼
喜剧片
《私人订制》
Personal Tailor
笑傲江湖
2015年
2月6日
在《我看你有戏》录制现场批评综艺电影
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发声支持。
11月21日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担纲主演的冯小刚凭借电影
《老炮儿 Mr. Six》
获封影帝
2016年
执导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
I Am Not Madame Bovary
(2017-07-11)
本文来自触物,俺的另一个号,主要倡导中式香薰。其中也会讲些很意思的笔记小故事,分享些全球好物。
冯导又一次引发争议了。
在上海国际电影论坛上,他说:中国有那么多垃圾观众才有那么多垃圾电影!
在微博里,他说:给各位经纪人提个醒,如果你为了向电影导演推荐演员,最好是拍自然朴素本真多生活照,我们不需要看修过图的照片。
原本话也没错,可惜观众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扒出了冯导最新电影《芳华》海报,掀起了全民考究是否腿替的热潮。
点赞很高的一位网友说:我们可不是垃圾观众,有认真研究海报的!冯导没想到吧。
这分明是对“垃圾观众”耿耿于怀的回应。如果刷一遍微博下来,就会发现,很少有人直接骂脏话,大家在有理有据地研究这张海报是否真的造假。
腿不腿替,也不是这场争论的真正焦点,人们真正在乎的是,能否以客观的考究,让冯导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网友专门画了图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马薇薇在微博开炮姜丝达,黄执中不由分说地站队所引发的众议。在留言里,几乎没有喷子的身影,也没有大V们口中的脑残粉。无论是路人还是粉丝,都在用自己的逻辑和干净的语句回应。
没有人谩骂,即便是失望,也失望得理智和克制,或许多少都带点自己的小情绪,但也在情理之中。
微博,这个过去深陷网络暴力泥潭的战场似乎变得不一样了。我们似乎能从此中看到一个社交媒体变革的缩影。
人们在逐渐变得理性,或者说,那些理性的人愿意发声了。
大约是三年以前,我曾在微博上为袁姗姗说了句话。彼时正是这姑娘最招黑的时候,到处都是“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谩骂,我向来不追星,也不是袁姗姗的粉丝,只是觉得,一个年轻的姑娘,即便戏演得不好,还可以再努力。她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何至于要承受这样的屈辱。
我当时也是个火气旺盛的姑娘,在微博上回击了一个骂得最凶的人。回完就忘了,没想到有一天有人加了我的QQ,说我是袁姗姗的水军,已经人肉到了我,一定会找我麻烦。
当我再次打开微博的时候,我被一群人围殴了,他们坚称我是袁姗姗的走狗,诅咒我即将遭到报应。
那时候我很惊恐,此后我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再也未在社交媒体上说过话。
我总是会想起那段时间,社交媒体对我的冲击力,你不能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仅仅隔着一个屏幕,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用言语攻击和伤害另一个人。不仅如此,他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他可以联合一个群体,他们会频繁地发声,声音可以很大很大。
我后来遇到过许多人,和我一样,他们也曾在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从博客或是贴吧上转移阵线,迎接新的社交媒体,来表达自我。但几乎所有人都失败了,他们会被围攻,会说不清理,会感到恐惧,会失望。
到最后,他们会沉默。就像王小波所说的,他们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我此后很少再关注微博,我知道微信起来后,它落败了好一阵子,沦为资讯工具。直到2015年,它逐渐复苏。
过去一年,微博二度崛起,总营收及广告营销收入的同比增长区间保持在40%——70%。新浪CEO曹国伟曾在微博可能存在得多种商业模式中不断试错,最终重新定义了微博的发展方向:社交媒体。
媒体,过去意味着权威,意味着舆论的领袖。但如果加上社交二字,就变得扁平,大众化。这意味着,人人皆可成媒体。
理论上,在社交媒体中,没有权威,没有精英,更没有所谓的意见领袖。但不思考的人总是会靠向他们以为在思考的人。尤其是,那些所谓思考的人,拥有偏激的思想和煽动的能力。从《乌合之众》里,我们意识到,真正客观温和的人是没有办法成为意见领袖的。
这些人只能继续沉默。
直到限韩令出现,娱乐圈的一些人被雪藏,毒舌,严肃八卦等一些大号被彻底封杀,言论的自由度越来越紧缩,人们快喘不过气了,社交媒体成为一个抒发口,沉默的人们开始觉得,他们需要表达。
那些无关痛痒的娱乐八卦,是唯一不出界的话题。那就说吧,说了总比不说强。
许多人觉得,为什么一定要表达?
因为越是紧缩的环境,我们越需要用语言去重复思想里曾经有过的东西。
《1984》里的政府,每年印发的词典都比上一年少了很多词汇,政府通过逐渐删除“自由”“民主”“爱”等词汇,使这些词逐渐从社会流通中消失,词上附着等概念也逐渐为公众遗忘,公众的思想就被控制住了。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
无论在什么样的话题里,表达都是重要的。
每当沉默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沉默的大多数》里那段话: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
END
.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