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凤还巢”成内地脱贫生力军

  中新社郑州10月5日电 题:能人“凤还巢”成内地脱贫生力军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在内地,一批早年间“挣了票子、探了路子、换了脑子”的能人,眼下返乡创业蔚然成风,也成为带动所在地民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河南兰考人金二利,18年前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后来在郑州开了一家名为“是非岛”的饭店。生意火爆时,一度拥有6家分店。

  “饭店开了十几年,也感觉太累了。”三年前,金二利和妻子决定远离“是非”:关掉饭店、返乡创业。

  当时,一家养殖企业正在兰考筹建鸭业公司,地方政府也鼓励民众养殖鸭子,每个鸭棚给予2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这让金二利动了心。

  然而,鸭苗刚养上3天时间,便死了近千只。适逢春节,这让金二利一家连年都没过好。

能人“凤还巢”成内地脱贫生力军

  资料图:鸭子批发售卖市场。林馨 摄

  好事多磨。经过一番学习和努力,金二利如今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鸭大王”。他家鸭棚8个,年均纯收入二三十万元。不仅自己就了业、致了富,还带动多名当地农民脱贫。

  据河南人社部门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像金二利一样的河南省返乡创业人数累计94.95万人,创办企业48.57万个,带动就业人数483.69万人。

  这些返乡创业的能人大多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知道城市所需,清楚农村所供。能一家致富,亦能造福一方。

  陈云飞是多年前从河南平顶山走出去的农民工,在家乡“能人工程”的引导下,一直有老家情结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如今,在当地的支持下,陈云飞承包的种植园区内,通过种植广东菜心、芥蓝等供港特色蔬菜,年产蔬菜450万公斤,产值2700余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200余家农户脱贫增收。

  在河南,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从昔日“孔雀东南飞”,到如今“春暖燕回巢”,农民工返乡创业蔚然成风。

  返乡能人中,不止农民工。朱婧源起初在河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2014年初,她回乡探亲时,看到不少乡亲仍然没有脱贫,特别是留守儿童现象让她深受触动。在家人支持下,她辞去公职回乡创业。

  “通过发展玫瑰产业,我带动了36户贫困户、124人脱贫。”在花木兰故乡河南虞城县,谈及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经历,朱婧源不无自豪地说。她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现代“花木兰”。

  目前,朱婧源担任理事长的专业合作社,每年不仅带来100万元的总收入,还解决了当地6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放着安逸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返乡创业?朱婧源直言,“要让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河南光山县的返乡能人甘平安表示,“我是农民的儿子,尝过贫穷的滋味。我有钱了,不能忘了乡亲们。”

  能人返乡,也带动了创业经济的兴起。不久前,河南省专门设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设计总规模达100亿元,在官方层面对能人返乡创业予以支持。(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4 字。

转载请注明: 能人“凤还巢”成内地脱贫生力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