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恐怖!姑娘蜜月时误食了这种东西,寄生虫入侵脑部,治疗半年后被迫流产!杭州很多地方也有!》刷屏网络。
文中的姑娘今年二月因在大理吃了四五个“田螺”,竟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住了半年医院,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将近300瓶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为用激素和药物,本来已经怀孕的她不得不选择流掉孩子进行药物治疗,而且脸和身材都变形了,还可能会留下永久性损伤!
作者说自己感染的寄生虫,学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上才会携带的,也就是说,她在大理吃到的“田螺”,实则是福寿螺。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原产地在亚马逊河,但产量更高更好养,曾经被市场大力推广引进国内,因为壳薄肉多,一度可是与小龙虾齐名的美食。
但十年前,全国突然爆发出多起因食用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案例,后来调查发现,福寿螺所含的寄生虫要比普通田螺要多得多。
多到多少呢?一只福寿螺体内可能会藏有多达6000条的寄生虫,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广州管圆线虫”。
未充分加热而食用福寿螺很容易使人体感染,重者甚至死亡,曾被北京、上海多地禁售。
话虽如此,但一些黑心商家为了利益,会冒险用福寿螺冒充田螺出售。就在两天前,博物杂志的官方微博,鉴定一位网友在成都宽窄巷子买的“爆炒田螺”实际为福寿螺。
随后,重庆、长沙多地网友也纷纷爆料,说在发现了福寿螺的踪迹。
原以为只是一起偶然案例,万万没想到福寿螺的足迹居然那么广……那么,福寿螺来杭州了么?
杭州民间素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但听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多姐”说,现在杭州人嘴巴刁了,嫌螺肉太粗,都不吃了,现在都改吃海螺了。
昨晚我去了河坊街,按照多姐提供的鉴定标准“田螺尾巴尖有三圈,福寿螺尾巴短,只有两圈”去看看情况。
我在河坊街逛了四条小吃街,发现了7个买螺蛳/田螺的小吃店。
高银街上很多有独立店面的小饭馆,也都打着螺蛳的招牌。价格从15元一份到25元一份不等。
逛了一个多小时,我都没发现福寿螺的踪迹。怕自己经验浅,我特意把拍回来的特写照片,交给资深美食记者何晨一一鉴定,他告诉了记者一个好消息:没有福寿螺!都是螺蛳和田螺。
第一家,尾巴看上去只有两圈!但其实是店家为了入味剪掉了尾巴,也更方便吃货吸吮,再注意螺口,福寿螺的螺口要比这个大的多。
可以对比一下,博物杂志提供的官方鉴定图。
第二家,螺蛳!
第三家、第四家,都是卖的特大田螺!尾巴有非常明显的三圈。
第五、第六、第七家都是螺蛳。
看上去只有两圈的螺蛳,是因为店家为了入味修剪过尾巴。
拍照的时候,我问其中一个店家,小个的螺蛳和大个的田螺有什么区别,对方说“一个是孙子,一个是爷爷”。
回来,我特意请教了何晨,他说,螺蛳和田螺两种是不一样的,螺蛳一般只有指头一节这么大,一般生活在河里,田螺起码都是杨梅大小起步,能长到乒乓球大小,多生活在田地里。
田螺和福寿螺的区分方法:
1、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2、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
3、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4、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
最后,补充一则新消息,成都市食药监局查证后,发现成都宽窄巷子确实有两家摊位存在销售福寿螺的情况。
与此同时,成都市食药监局官方微博又发了一份告示: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食品流通领域和餐饮业销售福寿螺行为,但食用未煮熟煮透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所以在餐饮加工过程中必须煮熟煮透。我们向各区(市)县食药监局进行了风险提示,要求相关从业单位加工食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执行。
通俗点说,福寿螺只要煮熟是可以食用的,但问题是,鉴于福寿螺的肉质,煮长了肉会硬,为了追求美味,有的厨师可能只煮了三五分钟就出锅。你很难保证,你在外面吃的福寿螺是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