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热天里,最大的凉爽莫过于吃上一口冷饮,然而这种行为却上了老中医的黑名单。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先生曾立下这样一条家规:家人和孩子们不准吃冷饮。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中国古代的中医很早地观察到了饮用冷饮的问题。认为夏天的阳气都跑体外去了,体内的阳气相对来说就减少了。尤其是脾阳就会比平时虚。此时,如果吃冷饮,本来脾胃就比较寒凉,再人为地降低内部的温度,会导致身体调控的紊乱。

  这种紊乱,首先就是消化系统的紊乱,在过低的温度下,吃多了冷饮就会损伤脾阳,如果人体本身脾阳不足的话,再吃冷饮,就会腹泻,流涎等脾阳虚的症状。此时,非常容易引起外邪的入侵。

  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再仔细想想,我们把0℃的水倒进37℃的胃里,可小便却是热的,人体的温度是37℃,是谁把0℃的冰水转化成37℃的尿液呢?是脾胃!脾胃吸收了冰冷食物以后受不了,没有能力再运作了,就从肾里面调出元气转化成热能来给它加热成37℃,最后肾气就不足了。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哪些人不宜食冷饮?

  1、缺钙患者。冷饮中的香精、香料、柠檬酸与体内的钙离子结合后,会使得血液中游离的钙减少,影响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将会诱发缺钙性抽搐、骨折、肌肉疼痛及疲劳等。

  2、肥胖患者。冷饮中所含的糖分较高,会增加肝糖原,转化为脂肪后使得身体更加肥胖,容易诱发脂肪肝和高脂蛋白血症。

  3、肾病患者。冷饮中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香料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加重肾小球过滤排毒的负担,同时还会使浮肿症状更加严重。

  4、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患者。这类病人最好不要享用冷饮,因为过冷的刺激会使咽喉、支气管等炎症加重或诱发咳嗽,或引起旧病复发。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5、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患者。这类病人如果不忌食冷饮甚或大量食用冷饮,会由于冷而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容易诱发脑溢血。

  6、龋齿、牙本质过敏者。食用冷饮会诱发牙痛。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胆囊炎、消化不良患者。这些病人的消化系统较差,吃冷饮后容易刺激胃黏膜,从而使病情加重。

  7、糖尿病患者。冷饮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糖分,病人食用后会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没有人喜欢跟长满豆豆的人在一起。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曾经我就是一个满脸豆豆的人。即使性格再好,也很少有人愿意跟我走在一起。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在家里不敢轻易的照镜子,生怕自己会被自己的脸吓到。晚上也经常做梦梦到自己的豆豆脸。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那真是一段可悲的回忆。不过现在的我已经没这烦恼了。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一次偶然,我结识了一名朋友,他给我介绍了一路子,用纯天然不刺激的草药来去豆豆。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本来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奇迹竟然发生了,用了一个月之后,我脸上了豆豆竟然开始变的小了,再过几个月竟然连豆印都消失了。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祖传中草秘方,治疗各种皮肤,去粉刺,去豆豆,收缩毛孔,祛豆印,男女都适用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希望我今天分享的东西能给你们带来帮助

  (2017-07-24)


  健康长寿是很多老人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长寿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如何达到长寿,相信不少的老年朋友们都希望能多多了解,其实,想达到健康长寿,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外,在生活中努力的做到下面的这四点就可以了,这四个长寿秘方可是中医世家流传下来的,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童心:

  即拥有一颗儿童之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人要人老心不老。古人就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丽的,童心代表着天真无邪、思想单纯,整天生活得无忧无虑。

  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世界,都会用美妙和奇幻的眼光来看待,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期待。如果老年人能够保持童心不老,能能使自己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的心态对于防病和健身以及延年益寿来说可是首要的条件。

  蚁性:

  就是指要求老年人要避免自己处于孤独的环境中,不要关成孤僻的性格,同时吃饭要注意细嚼慢咽。这是因为蚂蚁是自然界中同类交流频繁的一种动物,在蚂蚁看来,再大的工程,只要齐心协力都能完成,可见同类之间的交往有多么重要。

  另外,蚂蚁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食、不分精粗,并且蚂蚁一般饮少食微、细嚼慢咽,别看蚂蚁的个头小,但其实它们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老年人要注意独木难成林,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过于孤僻都会伤身;如果与旁人多交往,就能排忧解困。此外,暴饮暴食的饮食方法对老年人危害很大。因此,大家要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过度节食或大吃大喝。

  龟柔:

  指的是与人交往时要保持和蔼相处,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动怒。乌龟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因其寿命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在生活中很多小事情上应该像乌龟那样与世无争。

  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大家完全不必要因为这些事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尽量少与他人争论,多让步少争先,要像乌龟那样保持平静的心态。

  猴行:

  说的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猴子的多动是出了名的,也因此猴子多敏捷。老年养生学猴行,是指要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机敏,而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避免自己出现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的形象。在生活中老人要勤于思考、勤于锻炼。运动是健康之本,但要做到猴行,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心态,到饮食,再到与人交往和运动,如果老年人都能做到,不止我们的自身健康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也会提升,老年生活也会更加充实,健康长寿就更易达到。当然有些老年人身患疾病,可能很难一下子做到这些事情,但只要老年朋友们明白了上文中所讲的内容,逐步的去改变。相信老人的健康一定会越来越好。

  (2017-07-17)


  先说一下家里和中医的渊源.

  据我姥姥讲, 我姥姥的父亲是一位中医, 他是在农村地区, 方圆百里有名. 至于他是怎么成为医生的, 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是不是祖上还有传下.

  那个时候行医和现在不一样. 医德极重, 看病不能要钱, 医生望闻问切之后, 只开方子, 最多在病人家吃顿饭.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自已家还是种地为生. 由于病人太多, 需要帮病人煎药, 研磨处理药材(那个时候买药很多时候都是买的原材料, 成品药太贵, 穷人买不起), 我姥姥小的时候, 连同她的兄弟(我应该叫舅姥爷)都要在农忙之余, 黑天白日地做这些事情, 一概不要钱.

  家里的地里, 也会种一些药材. 但是姥姥说, 她的父亲不让卖这些药, 只能送. 卖了就会有利益, 治病的心就不正了. 姥姥是1923年出生的, 她的父亲活到90多岁去世, 周边的乡亲感恩戴德, 文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整我的舅姥爷们.

  姥姥及她兄弟(舅姥爷)这一代人, 道德情操上已经比不了上一代, 他们的老爹觉得他们都不够聪明, 读书功夫不深, 做不了医生. 所以几个舅姥爷都只是在种药材处理药材上得了点传承. 而姥姥作为女人, 只能学针线活, 不能读书, 所有的教养都是她老爸口传的.

  舅姥爷们这一代搞的药材已经不是白送,而是拿来卖的了, 但因为老爹的教育, 他们卖的也便宜, 也就是和种庄稼一样. 但终归是比别的农民能多赚点, 所以文革的时候也被列为富农. 至于他们的孩子, 也就是我爸妈这一辈儿的人, 有很多都转行了, 还有几个成了倒药材的小商人, 玩得水很深, 和医疗没关系了.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我从小由姥姥带大, 听她讲了无数的道理和故事, 所以从小对医学很有兴趣, 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由于我姥爷是干部, 家里藏书极多, 医书也是很多的, 所以我自认为相比吃瓜群众, 稍有点了解, 但由于我最终没有选择医学, 所以终究也只是个吃瓜群众.

  以下的见解, 大家听听便是:

  首先, 历史上的中医是一定能治病的, 这个不用怀疑. 6000年以来, 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和婴儿存活率在不打仗的情况下, 从来都是领先世界的. 历代政府在公共卫生上管理一直领先, 有瘟疫, 但不像欧洲黑死病那么恐怖, 主要是因为中央集权, 总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有效隔离.

  我认为中医理论在现代细分为三个领域:

  上古神器(针炙, 脉络), 用药, 及健康系统论.

  历史上个别的名医, 既会用药, 也会用针, 健康系统论也是认识极深的, 比如扁鹊, 孙思邈, 李时珍.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在实际的民间医生中, 很难出这样的人才, 大家普遍来说, 能研究深一门就极不容易了.

  按姥姥说, 这是需要有大德且聪明绝顶的人才能学会的. 和现在各行各业一样.

  (本文转载于网络)

  (2017-06-19)


  85岁的新晋“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邹燕勤女士,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家族三代人、八十年研究中医肾病,一家三代人都是衰老慢+身体好,邹燕勤家族的饮食原则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在她家族里也有个特例,其父亲——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立下家规: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近日,这一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夏天来了,吃冷饮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市民有必要效仿吗?对此,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副所长、无锡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陶国水表示,老先生的这一家规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的确是对夏季喜欢贪凉的人的忠告,从中医角度也有其科学原理的。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笑笑 图

  经常吃冷饮损阳气给健康埋隐患

  陶国水介绍,邹云翔立下的这条家规主要还是体现了古人一以贯之的对阳气的重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其意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邹家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代人对此越来越忽视了。平时我们伤阳气的因素诸多,经常吃生冷食物是其一。如今四季皆有冷饮,经常吃冷饮更会伤阳气。虽然夏天吃下刚从冰柜里取出的冷饮时,人会感觉身体“瞬间降火”,但实际上反会伤及脾、胃、肾,因为脾喜燥恶湿,胃喜温不喜凉,肾喜暖恶寒。伤阳气容易导致邪气进入人体,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如有些孩子天气一变化就犯感冒、鼻炎等,有些成人容易罹患传染疾病或女性出现痛经、宫寒等,很可能是曾经过多吃冷饮埋下的隐患。此外,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如果大量食用冰饮,会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加重病情,容易诱发脑溢血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陶国水表示,从体质上看,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者,吃冷饮更会耗损或郁遏阳气,加重体内寒湿;湿热体质和气虚体质者也不合适喝太多冷饮;特禀体质者吃冷饮易造成过敏。此外,一老一小更要重视,老人本身容易肾阳亏虚,胃气弱,遇寒容易腹泻,最好不要吃冷饮,孩子正处于阳气长成时,吃冷饮损伤阳气,不利生长发育。

  养生要顺应气候变化而非对抗气候

  夏季天气炎热,但是好的养生方法却不是以冷对抗。陶国水表示,智者之养生,须顺四时而适寒暑,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夏至后要顺应阳气的收藏,使正气存内。

  很多人贪图凉快,不仅是吃冷饮,还喜欢长时间置身于冷气十足的空调房内,睡冰冷的席子,这些,都不是很适合。陶国水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中医,夏天在家能不开空调则不开,开的话,温差也很小,有的中医连席子都不睡,睡也只睡草席,尤其忌讳那种睡上去有冰凉感的席子,而且,夜晚睡觉还要盖一些薄毯,醒来微微出汗反而利于健康。该冷时要适应冷,该热时要适应热,而不是对抗气候。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

  解暑不一定都要“冰冰凉”

  陶国水表示,在如今这个崇尚美食的时代,像邹老先生家一样立家规不碰冷饮也不现实,偶尔吃些冷饮也无妨,但要注意度,千万不要吃太多。要知道,解暑并不一定都要“冰冰凉”,有冰箱也是近百年的事。除了白开水以外,夏季可以喝一些酸性饮料,如含乌梅、甘草、菊花的酸梅汤,绿豆汤,绿茶,莲子心泡茶喝,常温饮用即可。吃冷饮速度不能太快,数量不能太多,可以从冰箱里拿出后在常温下放一会,最好遵循“入口不冰齿”的原则。空调、席子都不能只追求感觉上的痛快。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孩子,或者吃冷饮后出现腹泻、腹痛的人,还要及时补救,以减少因寒气入侵而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如喝生姜红糖水,用苏叶或生姜水热敷胃腹部等。(卫文)

  (2017-06-14)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129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医世家一辈子不碰冷饮!这7类人最好听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