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杜明礼、沈四海、查坤正式下线。
沈星移将证据和周莹托付给赵白石,周莹决定要建立女子学堂。赵白石找四叔跟周莹提亲,周莹一脸懵,俩人蹲在墙角聊天...
第70集预告:
王爷派来密使,责问赵白石。赵白石交出沈家的账本,这几年杜明礼贪污的银子,历历在目。杜明礼掀起价格战,不仅未能损伤周莹,反而自己亏损25万两白银。杜明礼故伎重演,要求沈四海帮忙填补窟窿。沈四海痛恨贴票风波时,杜明礼和王爷落井下石,严辞拒绝。
第71集预告:
周莹终于知道了杜明礼毒杀吴聘的动机,赵白石上密折,建议太后立王爷的儿子为大阿哥,其真正的目的,却是将王爷推上风口浪尖。自从李大人失势之后,张长青也颇为潦倒,不甘寂寞的他决意效仿赵白石,转投如日中天的王爷门下,特请赵白石推荐;并愿意将投奔他的杜明礼作为投名状献给王爷。
据说少女们都入了吴聘的坑?实力宠妻的温润少爷吸粉完就不负责任的下线了?那算了,还是唠嗑唠嗑原型人物周莹吧。
好久没看娘娘的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从甄嬛到芈月,娘娘的演技一路爆棚。随着由孙俪、陈晓、何润东、胡杏儿、张晨光等人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被刷屏,这一部不再宫斗,没有朝堂,镜头对准了近代秦商女首富周莹,让我们期待的大剧又来了。
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看了几集,发现剧中一言不合就喝茶、送茶,茶文化这是要更火的节奏啊。
受到惊吓,喝茶
陈晓饰演的沈家二少沈星移一出场,就在自己家里一个翻跟斗,吓得正在想事情的大哥沈月生一头雾水,赶紧喝了口茶压压惊……
平心静气,喝茶
周莹被周老四刚卖去沈家当丫鬟的第一天,还没弄清状况就被沈家二少爷当头棒喝连喊两声“我的茶呢!我的茶呢!”此时的二少爷简直要气炸了,赶紧来杯茶冷静一下……
看望亲友,送茶
吴聘担心沈家会继续骚扰周莹,便劝周莹回老家暂时躲避,让丫鬟为她准备路上所需的物品,并带上些土布、药材和茶,带去给老家的亲戚。看来茶叶自古至今就被人们认为是送礼佳品,就连大家最喜欢的暖男“吴聘哥哥”都忍不住一言不合就送茶。
劳烦别人,送茶
东院少东家吴聘,在得知杜明礼把军需物资生意介绍给吴家是另有目的之后,顾虑到朝廷里的左宗棠,不好一口回绝,就送了杜明礼一罐茶,暗示其考虑结果。你看,为了和平,吴聘哥哥又要送茶了……
出门践行,送茶
周老四打算离开吴家大院,吴聘说要送茶给老丈人践行,把周老四乐的:“草原上那边人哪,就爱喝这种茶,刮油!”你看,吴聘哥哥还是一言不合就送茶……
撒狗粮,喝茶
周莹为丈夫吴聘沏了一壶茶,吴聘看着她一笑,周莹赶忙问:“怎么了?我是不是又做错了。”
吴聘边喝茶边说:“没错,这瓷杯沏出来的茶怎么比紫砂的还要香呢?我明白了,因为是你亲手沏的缘故。”借着喝茶秀了一把恩爱,这个狗粮,真是撒得猝不及防。
剧中频繁出现的镜头除了不停的喝茶送茶,当然还有周莹瓜子不离手的场景。无论大街上,还是在沈家当丫鬟,无论看热闹,还是闲逛,一言不合就是嗑瓜子。
就连孙俪本人都说:少奶奶的日常,算账,喝茶,嗑瓜子。
没错!晚上追剧正好是晚饭后,这时一杯温热的慢得乐·晒红茶,消食解腻的同时还暖胃护胃,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暖暖的,很贴心。数量不多,限时优惠买三赠一(9月30日截止)。
边嗑瓜子,边喝茶,再一边追剧,简直不要太惬意……
那年的花刚开,那年的月正圆,那年的慢得乐·红茶你喝了吗?
(2017-09-19)
“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之后再拖延……”
那些影视屏幕上总会上演着的各种各样的早恋,就像没有横空出世就早早夭折的胎儿,它给足了我们对于青春回忆的仪式感。谁没有段荒唐的青春呢?只是面对“早恋不能成功”这一世纪断言,就像古时关于“天圆地方”的传说一样,多半是过来人对我们撒的谎。就像电影《匆匆那年》里,方茴问陈寻“我们会考上同一间大学吗?我们会幸福吗?我们会有孩子吗?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吗?”那时候不光是陈寻,我们也同时笃定地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后来都没有走到我们理想中的结局,问一句,后悔吗?
陈寻说:“我想时间倒退到篮球赛那一天,方茴跑过来看我打球,我也看到了方茴。我在最后一声哨声响起的时候顺利投出了三分球,在所有女孩子都恨不得马上给我生孩子的时候,我只抱住了她。我们的时间不会再打岔,没有错过,也从此心里不会留下疙瘩。我后悔了。”
和所有的留有遗憾的故事一样,结尾之处不如人意地出现点小错误。就像陈寻再也找不到方茴了,赵烨娶妻了,乔燃回国了,俗凯老婆出轨了,林嘉茉突然就不再喜欢苏凯了。
青春是荒唐的,它让年轻的人在后来的日子里懂得回忆过去,懂得珍惜现在,把握现下还能紧紧抓住的人,懂得往前走。就在赵烨的婚礼上,新娘不是那个名字特别多笔画的“林嘉茉”,那个赵烨用了所有的青春全心全意地爱着的女孩。还后悔吗?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所有的青春回忆大概都会像陈寻和方茴的故事那样,埋葬在匆匆那年里。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甜蜜,什么叫做心痛。有过承诺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固执地要求分开,要求重新开始好好过。我们注定要互相亏欠。
谁都努力过。陈寻为了能和方茴上同一间大学,把高考试卷上最后一道13分物理题空了出来。赵烨没有上大学,在林嘉茉还没有开学时,就早早地守在了她的大学里,替她收集“sk”开头的一元钱印钞,默默看着她朝着一个不爱她的男孩努力。方茴看着陈寻和沈晓棠走在了一起,曾经乞求过陈寻回头,强迫自己和邝强这样的人发生关系,直至最后有了孩子。陈寻出去买包烟的时间里,方茴把不是陈寻的孩子给打掉了。在打掉孩子那一刻,陈寻学会了抽烟,而方茴却成了陈寻心里一辈子也戒不掉的心痛。也就是在那一刻,陈寻才知道,自己和方茴那样的,才算是爱情。是自己的迷惘和幼稚,把爱情亲自葬送在大学迷乱的世界里。“除了孩子,我们什么都有了。”孩子没了,爱情死了,青春散场了。又或者说,青春它以另一种形式来陪伴我们成长,那就是回忆。
其实很多时候,即使后悔了,也不再能左右到什么。成长路上,我们都会遇到甜蜜的初恋,遇到志同道合的女孩男孩,遇到很多很多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尝试过和不同的人谈恋爱,像大部分要感动全世界的人那样说过无数声虚无缥缈的“我爱你”,后来才发觉,爱过的人其实都像你。年轻时我们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扉。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的勇气。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观众需要距离感,因而结局都有了遗憾,甚至多了期待。
电影的最后,方茴穿着红裙子站在法国巴黎的湖畔旁,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一点儿都没有变。
十五年了,时间久远得能把此前的故事全部推远。那时候再想从前,可能早已不再带着任何的情绪,说起自己的故事,也能够不慌不忙,就像说着别人的故事。情绪自然是有的,就是有点淡。互相猜疑和调侃的爱情回不去了,我们活该这样。若干年后把握不住以往的人和事,都选择在记忆里老去。或许再提起曾经令你怦然心动的人,你再怎么努力回忆,都只淡忘得只剩下个名字。那些给过你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勇气的人,选择在某个交叉路口说再见。青春是用来怀缅的,而生活需要沉淀。
陈寻望着那个红色的背影,只想起了那个清晨站在窗台上拉起窗帘的方茴,还有那段易碎的青春往事。感谢时光让他们变老,最后老得只剩下故事,再说起的时候,怦然心动,不再心痛。看似无疾而终的爱情,以回忆的方式刻在了生命里,连同执着的方茴,犯错的陈寻,诚恳的赵烨,爽朗的林嘉茉,含蓄的乔燃,一起被牢牢地固定在照片里。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在那一瞬间我回过头,所有的青春都在这里了。匆匆的那年。
(2017-08-18)
那年夏天
那晃得刺眼的太阳,迎面而来的滚滚热浪,简单的T恤短裤和拖鞋,冒着冷气的绿豆冰棍,怎么也吹不出凉风的电风扇,还有街道两旁梧桐树投下的一片阴凉……夏天好像就是流不完的汗水,吃不完的西瓜,还有不会忘记的回忆和想念。
那年夏天,天气好像不似现在这般燥热,我们还能在炎炎烈日下追逐、嬉闹,烈日当头也不想回到家里,觉得太阳公公都好像对着我们温柔的微笑。
那年夏天,我们没有冷气空调,没有出门就是地铁公交,一根棒冰就可以让我们暑气全消。
那年夏天,我们也从来不看天气预报,有时走在路上,纵使突降倾盆大雨,我们也是一边狂奔,一边有说有笑。
那年夏天,晚上的庭院是我最好的空调房。坐在树下看着星星月亮,找寻着昨晚最亮的星星是不是还在老地方。蟋蟀在角落里单调的叫着,青蛙倒是一个比一个嗓门高。不时一阵凉风吹过,享受着夏天的凉爽和热闹。忽然觉得一阵瘙痒,才知道把蚊子喂饱了,开始抓狂、痛骂蚊子的丧心病狂。
那年夏天,河塘才是我们的梦里水乡。躲着大人们偷偷溜进水里,像鱼一样欢畅,每次被父母抓住一定是当头棒喝,可下次再扎进水里又都什么都忘。
那年夏天,爷爷家的西瓜才是终生难忘,还有戴着草帽在瓜地里冲着我笑的模样。
那年夏天,最烦知了,吵了整整一个仲夏。忽然有一天,发现夏天没了知了的叫声,换来的却是汽车滴滴的刺耳声,才觉得知了才是夏天的歌唱家、弹奏着交响曲。
那年夏天,留给了我太多的故事,也带给了我太多的回忆。这个夏天,才刚刚开始……
(2017-07-10)
夏日炎炎,樱花树站在路边打着瞌睡。我在太阳底下,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经过。偶然抬头,又看见绿荫深处结着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这个季节怎会挂灯笼,看上去更象一簇簇车厘子,红绿相衬,清翠欲滴。我好象看见了小小的生命在跳动。
这些红灯笼,我曾经见过,至少在今年春节,也许在去年春节。它们陪伴过枯枝,守候过繁花,埋伏在绿荫,风吹过,日晒过,雨打过,雪压过。它们依旧那么红。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它们为什么还这样红?也许我的眼睛已经模糊,我看不见它们已经斑驳。我相信,它们已经历尽沧桑。在烈日的光影里,我看见了冷。
他们说,那天晚上,有人看见过天狗吃月亮。这样的异象,一定会有事情发生,只是不知道跟谁有关。我看到天空一片黑暗,我什么也没看见。不知道这些小灯笼看见过没有,繁荫挡住了它们的天空。
天狗吃月亮的时候,我在哪里?红灯笼还会挂多久?还要经历多少风雨飘摇?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