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5月7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中华民族抗灾救灾史。防灾减灾救灾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应急管理部主要从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 通过新闻媒体、科普宣教基地、应急体验场馆等渠道,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技能。
二是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夯实群防群治的社会根基。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共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灾害防范应对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全国共有灾害信息员80多万人,在灾害风险防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7月19日凌晨,湖北恩施马者村发生山体滑坡,这是当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滑坡,庆幸的是没有一人伤亡,因为在滑坡发生36个小时前,当地村民、灾害信息员陈光明发现险情,附近村民及时接到预警,有序撤离。
三是强化灾害应急准备,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简便易懂的应急指南,方便群众使用。鼓励各单位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逃生避险设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指导各地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设施,建成一批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打牢防灾减灾基层基础。 在偏远地区运用互联网、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应急管理部官网开通了社会应急力量注册管理平台,将骨干队伍纳入属地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应急力量有1700多支,应急志愿者60多万人。(总台央视记者 袁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