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辽日报
工人们在栽种树苗。记者 贾雪 摄
大家都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有没有人想过,从生态恶劣变成绿色宜居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4月7日,倒春寒。在沙地里,低温让裸露在外的脸和手先是变红、然后变僵,大风让眼耳口鼻里布满沙土。这样的天气,肯定是要减少外出活动的,可偏偏有一群人早早地出了门,赶往库伦旗额勒顺镇敖伦嘎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暨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施工现场。
敖伦嘎查位于塔敏查干沙漠边缘,“塔敏查干”蒙古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沙化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该嘎查被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欧投行贷款造林这两个重大生态建设项目锁定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来到植树造林现场,普通车辆没法进去,只能换乘越野车。
“车胎没气了!还能开进去吗?”本是善意的提醒,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特意放的气,要不待会在沙坨子里车会‘蹦’起来。”
“在这地方施工,一言难尽!我新买的越野车去年在这里开了一年就报废了……”
“这天太冷了!昨天晚上水都结冰了,给我们愁坏了,就担心今天种完树没法浇水。”
“这沙子地太软,机械都派不上用场,只能靠人工一点点扛苗栽(树)。”
“我们早上不到六点从家里出发,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才到这。”
“风太大了,挖一锹沙子出来又吹回去半锹!”
在现场,虽然听到了不少“吐槽”的声音,但见到的却是100余名工人分工协作、默契配合的画面——为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和工人们克服一切困难,誓要从“魔鬼”手中夺回这3万多亩土地!
“我是在库布齐沙漠边上长大的,太了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啥滋味了!虽然这里的条件艰苦,但想到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少一片沙地、多一片绿色,我们心里就充满了干劲!”作为施工单位派驻现场的负责人,刘文生代表的是北京绿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而作为沙漠里长大的孩子,刘文生代表的是向恶劣生态环境宣战的治沙人。
然而,面对“魔鬼”,只有干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对这片不毛之地进行高效治理,项目在开工前做了科学规划——采用“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的治理模式,选用山杏、元宝枫、樟子松、榆树、小叶锦鸡儿等乡土乔灌树种,采取行间、株间、条状、带状、嵌入式、近自然等混交模式进行施工,有效提升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退化草原修复效率,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形成抵御风沙、保持水土、保农促牧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治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将按照设计方案,继续向其他沙化严重地块“宣战”,用绿色填补科尔沁大地裸露的“皮肤”。
正午时分,工人们坐在可以避风的沙丘旁吃饭休息,原本人头攒动的沙地里,只剩下刚刚栽种的一排排小树。看到这些在大风中倔强挺立的小生命,记者仿佛看到了这里在未来一年、五年、十年之后的模样……(记者 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