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一.农村贫穷的六大原因:

这里不讲主观原因(见识少/格局低/懒惰),只讨论客观原因与实际现状。

1.生产模式问题。现在的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机械化发展、使得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专业化也就发展不起来;同时水利等基础建设也长期迟滞。

3.农村人口知识水平偏低。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难以获得高收益。易产生纠纷,外来资金不想进入。协作方式也难以推广。

4.历史原因。农民个人缺少资金和积累;国家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5.行业特点。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与其它行业接触少、交通受限,难以突破发展。

6.投资渠道狭窄。农民赚了钱大部分都用来修房子,可农民房无法保值增值,且又丑又差。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老建筑,比那些缺少统一规划的”新农村“,好看多了。

二.如何让农民富起来

让农民富起来的关键,是让绝大多数农民成为特大城市人口。近代以来,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工商只有在城市才能发展,只有在大城市才会繁荣。要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和服务专才(可参考“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城市篇”),从而去争取较高的收入。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英/德/美国等发达国家,直接从事农业、并在农村居住的人口都在2%以下,未来中国农村也只需保留300万人。同样,宅基地只需200万套(占地400万亩),从而释放出近2亿亩的农业用地。

打造50~60个特大/超大城市、吸纳绝大多数农民。

建议做行政区划调整、在全国打造50~60个特大/超大城市,通过增容扩区、轨道联网,来吸纳12亿人口(可参考“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全国篇”)。

非必需,就不要去地/县级市买房了!更不要去乡/镇,那只会让耽误你的下半生,甚至儿孙。那些搞合村并镇的,是极其愚蠢;现在已是空心村了,十年以后空心镇,二十年以后空心县,三十年以后空心市,为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到大城市呢?大城市的人均产出不是更高吗?如此重复建设,创造的是GDP,受累的却是老百姓。

以能查到的、较为精准的2018年数据为例,中国总人口有13.95亿,城镇户籍人口占43.37%(城镇常住人口则为59.58%),故农村户籍人口为7.9亿(农村常住人口则为5.64亿)。

而通过遥感数据查到的中国耕地总面积约为20.31亿亩(即1.35亿公顷,而2019年播种面积约为1.16亿公顷/17.4亿亩)。故户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2.57亩/人。靠这点面积只能解决温饱、饿不死;想富裕,做梦!

而2019 年全国在岗职工合计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 5750 元,大城市则更高。可以说,只要农民朋友们能够在大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就100%脱贫了。我认为这种方式,才是农民摆脱贫困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也身体力行,一直在鼓动亲戚朋友去大城市买房,能力差点的也可在大城市周边买房,特别是前面5、6年买的,效果极佳。而随着大都市圈发展,哪怕是现在买房,后期依然能享受到被动收益。

可是如何让农民进入大城市生活后,不仅是一时的租房,更能拥有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呢?国家当然不可能一下拿出那么多钱,但是可以通过修改土地政策,从而让老百姓尽早融入特大城市、尽快富裕。

应允许宅基地自由买卖、或置换到大城市,以助力农民落户。

人大教授郑新立统计全国农村宅基地占有土地共有17万平方公里(即2.55亿亩),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基地面积大约为 973.0亿平方米(即1.46亿亩),一般的估计是2亿亩左右。其中闲置的有3000万亩(即7000万套。官方公布为2000万亩,但考虑到农民一般会少报占用的面积,故仍以3000万亩估)。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其中闲置133亿平方米(2000万亩),

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土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目前各地的宅基地征收价大约是20万/亩,这个价格是太低,政府转手即可赚取几十倍的利润。但农民朋友拿到这点钱,却连在大城市付商品房首付都不够,必须大幅提升。

或者按面积比例,用农村复耕的三亩宅基地、来置换特大城市一亩的住房用地和一亩的工业用地,依然能多出一亩的农业用地。

农民朋友自然是极为乐意,政府的短期收入虽受影响,但与长期效率提升而得到的收益相比,所受影响其实是很小一部分。恩格斯就说过,一个伦敦人创造的价值、比100个农民更多。在一线城市一个月的净收入,比在农村很多地方一年都还多,有没有?

但推行此法,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自古智者众而勇者少,难啊!

所以,保护耕地红线最可行的方法,其实就是允许宅基地自由买卖,从而得到大量的复耕土地,同时又解决了城市的用工荒问题,而非现在房地产那种‘饥饿营销’、掏空了6个钱包。

而且,想回农村投资的、养老的,如果能买到一个有产权的房子,自然就会投资更多于农村,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此,政府、农民、市民三方都能从多个渠道得益,可乎?

农村必先规模化,才可机械化,而后才能细化出产业化

当绝大部分农民进入大城市后,还留在农村的人、每人可拥有几百亩的土地。再加上宅基地复耕的就更多了(届时或许可以效仿德国,没有农业本科学历、不得从事农业工作)。至此,中国与美国一样有实行大农场的条件,不同的只是中国比美国多了四 五十个特大城市而已。

当人均拥有50亩地时,可搞花卉等精细产业;拥有500亩地时可搞粮食生产;拥有5000亩地则可搞林业牧业,这是规模化、专业化的起码要求。

接着就可使用机械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进而衍生出农机租赁、土地测量、无人机撒药、乃至改良育种等社会化的高科技专业服务,这些专业服务公司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比如孟山都。

然后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或发展当地特产、如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或做产业链较短项目、如邵东火机 高密手套 曹县棺木 许昌假发 侯集锦鲤等;或参考复制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荷兰的大棚农业及美国的农场农业。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再通过拼多多、淘宝等专业的电子商务,让农产品从农户那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何愁农村不富?

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前面已讲了土地政策的问题,再提一个金融制度的建议。

在山地林地产权清晰的基础上,种上楠木紫檀等名贵树木,然后以亩为单位进行债券化,在股票市场公开发行,随时可以自由转让。则现有空置荒废的土地,只怕不用三年就会全部披上绿装。

可选择专业的评估机构,对每年增加的‘积材量’、虫害情况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监督并公示报告。

应从律法明确规定,无论是谁栽种的几级保护树木,都可以砍伐。如此才能激发广泛的栽种,从而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当然,也可规定一个底线,如成材时确实有必要、不能砍伐,也必须按公开的市场价格进行回收,以减少腐败、切实保障农民和投资者权益。

一个没有退出制度的市场,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只会让产业消沉。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可太多了,就比如股票市场。

三.其它几个重要的农村问题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问题

公有制和私有制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应笼统定性好与坏。公有制提供平台和保障,私有制提供激情和动力。

同时,公有与私有应互为补充、互相转化。以前的地主利用私有制不断兼并扩大,农民不能转移到工商业、也没有社保的庇护,才导致衣不蔽体。这不表示私有制就是错的,而是因为当时不具备这些条件,才产生了革命。

以色列的基布兹(集体农庄)是公有制,我们能否认以色列农业发展得不好么?美国的农场是私有制,我们能否认美国农业没有竞争力么?如果我们在公与私的性质上过于纠结,必然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比如农村现在推行的三权分立(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虽然也是一种进步,但改革步伐太小、后续问题太多!

如果东北黑土地的产权是属于私有,那么现在还可能存在被透支利用、只剩下薄薄几公分的情况吗?几百万的沉淀在几十年内就被利用殆尽。

同时能否想象,如果社保、教育等都私有化了,对老百姓的冲击又有多严重?

应一切以遵循生产力发展为目标,不可随便按意识形态来判断。

农业合作社存在必要性

在各行各业都已市场化之下,任何个体的单打独斗都会举步维艰。比如秸秆还田及对应的利用,靠单个农民能改变现状吗?所以我认为合作社的模式,是很有必要存在的,因为它能完成单个农户所无法完成的工作。

不论是专业引导,还是基本建设,还是产品议价,或是教育培训等,都需要一个组织将各个农户串联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农业合作社有历史经验,可以选择,但前提一定不能是官方性质。同时还要不断根据当前新环境、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

农庄应一户一家,产权清晰,乃农业生产之基石。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场,是生产成本最低的方式。故在没有大量机械、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不得不实行包产到户;而现在完全可以大量利用机械,就应该改变生产关系、以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农庄与合作社,利益共享,但不得强行干涉。就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问题

我不认为要让农民富起来,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现在国内的很多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上都高很多;如果嫌低了,完全可以出口到国际上去。

因为我们劳动生产率低下、成本高(再加上人均产量少),所以农民收入才低。我们不能为了让一个行业脱困、而让其它行业来承担。大家也可以想象,城市居民难道对不断上涨的粮价和CPI 就不会有抱怨吗?所以正确方法是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就算是农产品降价了、农民也有钱赚,这才是王道。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744 字。

转载请注明: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农村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