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心理学家:骨子里没有教养的孩子,普遍具有3点特征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综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在人类的心灵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在日常生活当中,若是遇见一个没有素质、蛮不讲理的人,可能会破坏了我们一整天的好心情。

  可是,若能在新的一天开始时,遇见一个有教养、谈笑风生的人,便会让我们这一天都感到愉快。

  因此,在人际交往之中,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往往都十分受人喜爱。同理,心理学家提出,骨子里没有教养的孩子,普遍具有三点特征。

  1、说话总是中伤他人

  《增广贤文》中写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时候,一句话也能有重如千斤的分量。恶毒话语带给人的伤害,是心灵上的,远比身体的创伤要严重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说出一些令人难堪、伤心的话。

  举个例子,在公开场合大肆宣扬他人的隐私、对别人珍爱之物表示鄙夷、不知趣地反复提起他人的缺陷。

  明明不该说出这些话,却偏偏还洋洋自得。这种人的性格通常是从小养成的,不懂得语言艺术。

  若目前是原始时期,可以说他们是不懂得自我保护。

  然而,童言无忌并不是孩子做错事的保护伞,当他们做错事情、说错话时,家长也应该向对方及时道歉,而不是一味偏袒。

  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若是等到长大再进行纠正,就为时已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交流很少,或者是在父母眼中就并不把那些错事当回事,认为无可厚非,所以疏于管教。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长期生活在家人的溺爱之中,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丝毫委屈,即便做错了也能轻描淡写的翻篇。

  这类孩子在成年之后大概率会极其自私,认为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所以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烦躁,甚至可能会损害他人利益,从而使自己感到满足。

  2、通过诋毁别人获取社交关系

  在人际交往之中,那些圆滑、玲珑的人总是十分受人欢迎。

  在大众看来,这类人十分善于交际,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财源广进,聪明且有计谋,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

  但是,处事圆滑和捧高踩低、两面三刀是有本质区别的。

  心理学家提出,“嚼舌根”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成年人大多数的谈话主题都是关于某个不在场的人,并且在交谈过程中所表达的看法大多是负面的。

  举个例子,A知道B和C的关系不佳,为了能够和B成为好朋友,便选择与B说C的坏话,在这种“同仇敌忾”的氛围下,能够快速拉近两人的距离。

  然而,C并不知晓真实情况,便成了所谓了“坏人”,可A和B却成为了好朋友,且在彼此心中的印象都较为良好,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比较来明确自己的价值,所以,若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有很大几率为了肯定自己而诋毁他人。

  若一个人感到十分焦虑时,也可能会通过说他人的坏话,来寻求慰藉和帮助。

  可是,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白只有靠提升自己才能获取成功。

  3、喜欢传递负能量

  人们都需要朋友,通过和朋友的交谈来分享喜悦或者纾解难过。可是,朋友并不仅仅是如此,若是你总是将对方当做情绪垃圾桶,那么可能会把他们越推越远。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自己的事情尚且不能完全处理,而你的倾诉无形中也为他们增添了许多压力。心理的压力往往比身体的劳累,更令人疲惫。

  若是负能量总是充斥在生活之中,且大多是与自己无关的,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他们一定会逐渐远离。

  其实,有些时候,向朋友倾诉只是一种习惯,并非真正的悲伤。可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安慰,很有可能添油加醋说的比较夸张,最后使对方感到压力,可自己却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这种行为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为了获得他人的帮助,便使其时时刻刻惦念,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别人的情绪变得负面。

  因此,孩子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从小培养,例如,吃饭、穿衣这类小事,在适当的年纪就该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同时,注重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敢于承担问题,而不是遇事就抱怨、逃避。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y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