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把智治有机融入乡村治理
——浙江省龙游县“村情通”的实践探索
作者:潘娜、康晓强(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技支撑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通过智能化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使自治、法治、德治不仅在乡村“熟人社会”,而且在互联网平台的“陌生人社会”得以有机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 乡村治理 疫情防控
网络走入千家万户,开辟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新空间。2016年诞生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张王村的“村情通”,由一个村的探索逐步覆盖到全县262个行政村,每户至少有1人关注,打通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的延伸。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龙游县在“村情通”上开发扫码通行、每日上报、智能招聘等功能应用,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1.为乡村治理插上智能化翅膀
“村情通”的诞生和运行,以派驻干部为核心力量,以全科网格“一长(网格长)三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村民为基础力量,治理关口大大前移,治理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为乡村治理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龙游县清廉社区党总支组织动员在册党员结合“道路安全进万家”活动,走访联户,发放宣传单。资料图片
针对外来人员健康状态获取难的问题,龙游在“村情通”平台开发上线专门针对外来人员的“每日上报”小应用,对健康码的申领、上报和应用进行智慧化、精准化管理。群众以户为单位每天一报,形成村民自主申报—党员提醒协报—网格员兜底机制,当遇红码、黄码时,第一时间上报县防疫指挥部。东华街道张王村借助“每日上报”功能织密织牢疫情防输入的群防群控网,上线当天全村172户农户100%完成报备工作,发现外来人员5户8人,健康码全部为绿码。
以往,乡村治理只有乡镇、村干部单打独斗,进村入户、解决问题全靠党员干部的“单核”驱动,村民参与不进来,也不一定有意愿、有精力参与,因此往往是干部说破了嘴皮、磨破了鞋底,结果还吃力不讨好,该解决的问题拖而未决。龙游县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说:“如今,依托‘村情通’,发动村民利用‘随手拍’实时曝光脏乱差、矛盾隐患等问题,通过在线‘红黑榜’实时监督庭院卫生、垃圾分类,变‘要我保洁’为‘我要保洁’,大大拓宽了群众反映意见和监督的渠道。”
针对疫情线索信息获取难的问题,当地在“村情通”上开设《疫情举报》专栏,广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如发现有返乡人员及时上报,协助村社排查,织密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网。同时,对所有举报和投诉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同步上报县指挥部,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支撑。
“村民代表李某某家每天聚众打牌,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隐患。”2月9日,湖塘殿村“村民信箱”收到一封反映疫情期间村民聚集的信件。模环乡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派出所民警和乡村两级干部上门进行调查,并对李某某给予口头警告和教育,帮助其认清疫情期间人员集聚的严重危害性。同时,对全村重要场所进行不间断全面巡查,并加大疫情期间人员集聚危害性的宣传,发现聚集情况及时处置。
2.农民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这‘村情通’不用不知道,一用真的是太方便了!”大街乡新槽村的林胜权一讲起“村情通”的好处就滔滔不绝。去年初,他帮儿子、儿媳办准生证。“儿子常年在金华工作,儿媳也在城里,要他们凑个时间回乡除非逢年过节。”回忆当时的情形,他说,“正在我发愁的时候,村里的‘村情通’管理员告诉我可以用‘村情通’办理准生证。”村里网格员把“村情通”的二维码发给儿子,再告知相应办理流程,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一条来自儿子的短信:“爸,我们孩子的准生证办下来了,这‘村情通’真是太神奇了!”
5月13日,龙游县大数据局与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联汇科技公司就基层治理相关工作进行交流。资料图片
“办事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有的乡村离城区集镇路途遥远,办户口、开商店、批宅基地证等都要长途跋涉到乡镇或县城办理,群众一次办不成,来回跑是常事。如大力山村,地处县城最北端,海拔900多米,共20个自然村,到乡政府所在地约45分钟,到县城则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村民进城办事一般由村支书代办,而且一件事情跑多趟是常有之事,群众办事极不方便。
20多年间,大力山村村支书卓彦庆先后用坏4辆摩托车,总行程将近5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5圈,被村民称为“跑腿书记”。而如今,“村情通”创新“网点 网格”代办模式,村村建设网上代办服务点,依托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等服务队伍帮助网格内的群众“在线办事、指尖办事”。目前,全县326项行政审批服务类事项绑定了快递业务,实现办事快递送达“村村覆盖”。户籍办证、生育登记等农村群众常办的事实现了“指尖办事”,解决了农村尤其是山区群众办事门难找、跑路远、环节多、手续繁等突出问题。
针对疫情期间企业招工难、群众求职难等问题,龙游县与人工智能招聘互联网企业e成科技合作,在“村情通”平台上线“智慧招聘”功能应用,启动春季人力资源交流会。求职者通过手机点击进入“村情通”,即可浏览招聘职位、极速入职申请、投递视频简历、“AI 视频”面试和查看投递记录的全流程操作。企业在移动招聘工作台,可以查看求职者的信息与自我介绍短视频,对求职者进行筛选,点击“安排面试”,即可发起远程视频面试,求职者会收到短信提醒和二维码,求职者只要在约定时间进入线上面试大厅,即可实现与面试官面对面。对通过面试的求职者,用人单位可线上发送“录用通知”。
3.党组织更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载体
“村情通”将党组织建在了互联网上,为互联网时代党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实现了在线管党治党。
2月7日早上,湖镇镇星火村“村情通”村民信箱收到一封求助信件,一村民因疫情管控跟妻子一直住在丈母娘家,不能像以前每周回家一次,父母是聋哑人不能打电话,父亲患有高血压并且坐着轮椅,母亲有糖尿病,请求村领导经常上门帮忙照看。看到来信后,星火村党支部书记李剑峰立即前往该村民家看望,发现其父亲在烧早饭,母亲躺在床上。于是,每天安排网格员王建琴上门看望,通过写字沟通询问他们的生活需求。村民纷纷感叹:“还是共产党员好,患难之际显真情!”
春节后,居家医学观察对象日益增多,卫生院医生需每日自驾到各居家医学观察点开展检测身体等工作。连续多日的操劳,部分医生感到疲惫。2月1日上午,大街乡政府通过“村情通”发布紧急招募令招募志愿者。短短几个小时,就有10余人自愿报名。从2月2日开始,大街乡贺田村支委林建峰当起了驾驶员,为乡卫生院的医生们“保驾护航”,冲在防疫工作的一线。他说:“我就是想为一线辛苦工作的白衣天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3月7日,詹家镇夏金村党支部书记董红专特别录制了《不误农时,如何做好春耕备耕》的专题授课视频,该视频时长约2小时,宣传当前粮食生产形势、春粮播种、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等农业生产知识。詹家镇将该视频及时上传至“村情通”平台,方便广大村民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收看和交流,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实用技术,提升职业技能。
通过“村情通”的实时公开运行,党员与群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龙游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村情通”上通过设置“党员先锋”板块,内设《最新实事》《党员学习》《党建指数》等栏目,实现了对全体党员的“一榜统管”。党员通过参加活动并上传活动图片,获得相应的活动积分。村民可参与互动,自主对某个党员办实事情况“点赞”。每位党员所获群众的“点赞”积分,在《党建指数》栏内形成排行榜。全村党员的积分排行情况村民都能看到,党员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在这里变得一目了然,有效促进了党员创先争优。
运用“村情通”进行乡村治理,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倒逼”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龙游县委有关负责人说,关键是要以机制倒逼党建责任落实、落地,龙游县将各乡镇应用“村情通”情况列入季度党建报表,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建立考核反馈体系,定期通过后台查看“村情通”的运行质量,把抓“村情通”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联村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村情通”这个智能化治理服务平台,使群众从“跑断腿”到“最多跑一次”甚至“跑也不出村”,有效促进了教育、就业、农民增收等基本民生的改善,使人民有了明显的获得感;改善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使“全科网格”向“全民网格”转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鲜活实践。
【专家点评】
互联网时代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的新探索
作者:青连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提供了科技支撑。浙江省龙游县最初在一个村探索并逐步覆盖全县262个行政村的“村情通”,把“智治”有机融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样本,更为互联网时代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经验。
“村情通”是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渠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社会治理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村情通”以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村民为基础力量,变“全科网格”为“全民网格”,有效解决了以往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载体和渠道的难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形成“人人都是信息员、人人都是防控员”的全民防控局面,就是最好的证明。
“村情通”是破解群众“办事难”老问题的新途径。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但是,长期以来“办事难”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村民到村“两委”、到乡镇办一件事情经常“跑断腿”。近年来,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出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新气象。龙游县在“村情通”平台上创新“网点 网格”代办模式,通过网格员帮助网格内的群众“在线办事、指尖办事”,使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到“最多跑一次”,到现在的“跑也不出村”,为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老问题找到了新解法。
“村情通”是党组织更紧密联系群众的新载体。互联网为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和载体。不少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逐渐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作为党建统领乡村治理的社会化平台,“村情通”有效加强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在线实现了对党员、党组织的量化考核和服务评价。正是因为发挥了“互联网 ”的优势,“村情通”有效推动了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成为在线管党治党的新平台,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
智能化治理夯实平安中国建设“基座”
作者:杨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导群众通过“网上办”“掌上办”等非接触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成为一种新气象。疫情发生后,各地村镇社区迅速行动,构筑起坚实的疫情防控网,涌现出一大批承担使命、勇于奉献的干部。不过,人员短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防控手段单一、动员难、依法防控意识弱、心理疏导方法欠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情况说明基层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缺乏健全机制。加快平台、应用、网络、机制等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体现以点及面科学系统方法创新意义重大。
智能化治理有助于规范和提升乡村平安建设平台。所谓智能化治理,就是坚持以科技支撑,构建全县乡村覆盖、立体化、智能化布局,注重预测预警预防的防控体系,将信息技术与实体组织、专兼力量结合起来,搭建起平安建设网络。浙江省龙游县发挥“村情通”应用、村镇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平台与系统”作用,为广大群众村民“办小事、报大事”;通过“村情通”办实事、解难题;以互联网为平台,补齐乡村平安建设数据资源共享的短板,克服城乡基层治理信息、数据共享难题,为深化乡村平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信息系统数据共享联网应用。“村情通”通过大数据应用,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和数据联网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实践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群众工作的主观化倾向,为网格化服务、预防农村风险提供了科学应对预案。“村情通”破解了村镇综治中心存在的多元治理主体离散性、数据资源割裂性、数据样本片面性、新技术应用水平低、数据决策程式化、数据安全性脆弱等短板,大大提高了网格化服务水平,在宏观层面完善了数据资源共享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的流程优化,在中观层面提升了基层网格员大数据应用素养和水平,通过闭环运行在微观层面完善基层民众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织密基层综治平安建设网络。“村情通”通过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的主体作用,精准对接、整合基层政府资源、农村社工队伍、网格员队伍等各方平安建设力量,有效发挥了互联网优势;通过对村民进行动员、指导和服务,探索“互联网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有效预警研判乡村社会矛盾;通过有效整合纠纷解决资源,大大降低了矛盾化解成本,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创新乡村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疫情期间,为创优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各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这些力量和资源,不能随着疫情的结束而丢掉,相反,应举一反三,切实转化为乡村治理体系和平安中国建设的长效机制。“村情通”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创新举措,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为依托,有助于提高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质量。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5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