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省心不省事不省钱 月子会所离“国标”还多远
天津北方网讯:《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月子护理机构进入国标时代!
资料图:月子会所。 吕明 摄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二孩儿政策的放开,消费者对于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以及月子护理机构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时间,月子会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然而,由于起步阶段一哄而上、准入门槛较低,行业整体乱象丛生,暴露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卫生、安全存在隐患等诸多问题。作为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首个国家级标准,国标的出台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行业现状
宝妈吐槽:不省心不省事不省钱
这些日子,刚刚怀孕三个多月的林女士,一有时间,就拉着老公去转月子会所,“现在会所房间很紧张,都要提前五六个月才能定上,我们也想趁着现在时间还算宽裕,多比较一下,尽快定下来。”林女士告诉记者,在看了十几家会所以后,她最终还是一头雾水。“贵的也没看出来服务上占多大优势,便宜的也没觉得差很多,但价格却差好几万元,真不知道该怎么选。”采访中,记者发现,和林女士感触相同的准妈妈不在少数,大家在选择会所的时候觉得很茫然,没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往往是凭收入水平、凭直觉去选。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的月子会所有近百家,主要集中在星级酒店、中高档住宅区附近、别墅区以及高档写字楼内部,整体规模都比较小,多数在10个房间左右,价格从3万元/28天到12万元/28天不等。记者发现,不同价位的月子会所服务内容是类似的,都包含有一个月的住宿、月子餐、产后修复和宝宝护养等项目。而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住宿硬件条件以及护理形式的不同,例如,五星级酒店内的月子会所28天的价格普遍在6万元以上,大多是护理人员进入产妇房间24小时一对一护理,也称母婴同室。三四星级酒店内的月子会所价格通常在3―6万元之间,婴儿放到育儿室由护理人员集中护理。但同一个月子会所,根据房型不同,服务方式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例如位于水上公园附近别墅区的一家月子会所,阳面房间,28天价格是49800元,阴面房间价格是39800元,二楼有露台的房间是59800元,套间是99800元。最短住28天,最长也有住几个月的。此外,打出“台式护理”“韩式护理”等特色服务的月子会所价位也普遍较高。
但即使这样高昂的价格也没有让准妈妈望而却步,恰恰相反的是,大部分月子会所都处于爆满的状态。“虽然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但这辈子也就再坐这么一个月子,图个省事儿、省心。”即将迎来二宝的王女士坦言。
住进会所就真的能省事、省心吗?“第一天就把宝宝指甲剪出血了,更可怕的是还藏着不说,支支吾吾,本来想把孩子放到母婴室,自己还能静心修养,可是根本放不了心,最后还是自己带了一个月,累得浑身疼。”“孩子呛奶喊半天人才过来,吓得我都浑身发软。”“这里的护士人手不够,没法照顾到每个产妇,还得我妈陪我住一个月,我婆婆每天往这送催奶汤,事儿一点儿也没省。”采访中,几个住过会所的宝妈纷纷吐槽,表示很失望。
位于五大道上的某月子会所护理部主任马文华对记者说,她们已经经营将近五年,新开业时天津也就三、四家,可就这短短几年间,天津的月子会所已有近百家。用她的话说:“每个月都有新开的,每个月也都有倒闭的。”“人们都觉得月子会所就是在酒店里租几间房,雇用些护理人员就能干成,钱好赚,不少人也正是抱着这样简单的理念去经营,最后难以为继,甚至官司缠身,还把市场搅得很浑。”
市场混乱:做地产开酒店跨界伺候母婴
“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对于我们业内来说都很期待国标出台,现在这个市场非常混乱,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客户,故意用一些噱头去抬高价格,还有一些商家通过降低月子餐、服务的品质去降低价格,让消费者很难去分辨、选择。”马文华透露说。
马文华表示,一直以来,由于没有对月子中心的开办设置专业的准入门槛。因此,月子中心和普通商业机构一样,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既不需要相关卫生资质,从业者也不需要相关资格证书。这也使一些人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由于开办会所需要大量资金,目前进入市场最多的就是有房地产和酒店背景的企业。这样的跨界经营,效果可想而知。
毋庸置疑,行业的健康发展,急需标准支撑。
记者查阅这份标准发现,这项标准规范的对象是为顾客提供非医疗性服务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及其经营场所,标准明确服务的种类根据服务对象所处阶段分为备孕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婴幼儿保健。标准从经营管理、从业人员、环境及设施设备、服务内容、专业技术、文件和记录、检查与服务质量评价、不合格服务的处置和服务改进、争议和投诉等方面,针对我国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特点,在服务的安全、卫生、专业和舒适4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其中,在环境卫生方面,《要求》指出,月子中心50米范围内应无射线、粉尘、噪音、强光等污染,同时月子中心应有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或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有提供住宿的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技能人员方面,技能人员应通过专业技能、卫生知识等培训,取得相关资质上岗;而在处理争议和投诉上,月子中心应规定争议的处理及有关职责和权限,通过协商方式处置争议,并在显著位置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簿等处理投诉的方式,在24小时内处理投诉,并在5个工作日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顾客投诉。
专家说法
采访中,会所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会按照国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对此,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国标出台,效果如何,关键要看落地情况。张宝义说,一直以来,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月子会所的服务质量及其从业人员素质令人担忧,整个行业还处于低端、粗放发展的一个状态。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呵护生命”的行业,月子会所不论对于经营者还是工作人员来说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他说,单从专业性这个角度讲,对于母婴这一特殊人群,应比一般场所从业人员要求更加严格,因为从业者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特别是对新生儿阶段的照料,其专业性要求较高,许多看似平常的细节,却暗藏许多风险,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较长时间的熟练操作方可上岗。同时,对于宝妈的护理也不单只是身体上还应关注心理健康,产后抑郁现在很常见,那么,会所能否在心理上给宝妈疏导、呵护,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还有就是现在住进会所的宝妈大多都是“80后”“90后”,这些人群本身就对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住进会所,除了将自己和宝宝的身体调养好,还希望在会所学到更多产后护理知识、保养知识以备出了月子后派上用场,等等这些都对会所的专业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国标出台,可以说非常及时,对规范整个行业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从整体看,这份标准还比较笼统,相关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同时,还应明确一个共识就是国标只是一个“标准”,出台后,对行业规范的具体效果怎么样,还要看落地情况。会所能不能开张营业、能不能达到专业、安全、卫生、舒适的要求,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确定监管主体,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监管。从准入、后期监管等多个环节从严把关,以压力促动力,使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记者调查
对于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卫生、专业和舒适四个方面,《国标》提出了相应要求,当下的会所能达标吗?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护士大多是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转行
记者多方走访发现,“专业”“规范”是月子会所最大卖点,护理团队的人员构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打造阵容强大的服务团队是月子会所工作的重中之重。
“月子期间,宝妈容易出现盆腔炎、乳腺炎、术后感染、排尿难等状况,新生儿也进入出生后的第一个危险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护理知识和急救知识。”一位月子会所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一些会所的电子宣传屏、发放的宣传资料里,记者看到,其往往声称专业护理团队由三甲医院资深妇产科专家、新生儿科专家、中医师、营养师以及国家一级厨师构成,确保每对入住母婴可享受N对一的专业服务。
市民程女士,一位刚刚在会所坐完月子的年轻妈妈向记者抱怨,当初就是被这样的宣传吸引,认为可以在专业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调理身体,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入住不到两个星期,程女士患上了乳腺炎、高烧不退。“我当时要求会所的专家帮我诊治,但是他们告诉我,专家来没问题,可是会所不是医院,没有必备的医疗设备,所以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治疗。”程女士很气愤,只好半夜跑到医院挂急诊号。
陈女士感觉也是被会所强大的护理阵容忽悠了。当初承诺100%护士团队并没有兑现,被一水儿的月嫂取而代之,会所的说辞是,护士太年轻,没有当妈妈的经验,月嫂有多年实践基础,一般问题都能应对。“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宣传册上所说的台湾妇产专家、心理咨询师一直也没有露面,产后低落的情绪并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疏导。”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会所对于母婴服务的承诺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产妇的产后营养、开奶哺乳、排除恶露、情绪疏导、形体修复,婴儿的五官清洁、皮肤护理、游泳抚触、做被动操,等等。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月子会所在国内尚为一个新兴业态,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会所宣称的医院专家一对一服务,其实很难实现,大多只是徒有虚名。有的会所为了显示其团队的专业性,打出“护士团队全程护理”的招牌,其真实性值得考证,大部分会所会雇用一两个退休护士做招牌,其余护士大多是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转行而来,简单说来就是“换身衣服”。
消毒设备和流程形同虚设
月子会所的卫生状况普遍受到妈妈们的关注,在《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中,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经记者调查,目前本市月子会所基本建立了一套环境卫生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得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记者发现,目前本市有一部分月子会所是租用宾馆或酒店的客房,虽然星级酒店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在细节上,由于各项设施均围绕普通客人设计,没有考虑到母婴的需求,因此在卫生方面存在一定隐患,特别是酒店人流量大,随之带来的交叉感染比较难以监控。
某月子会所位于一家三星级酒店的四、五楼,来往人员以及入住人员均比较多。市民马女士花了28800元进入该会所入住28天,发现每天室内卫生清扫得不够彻底,桌子上有明显的灰尘,用来擦地板的拖布也从未消过毒,如果不是特别要求,卫生间的马桶也不是每天都消毒,感觉“大面儿上过得去,细节做得不到位。”
采访中,一些在会所坐过月子的妈妈们颇多抱怨。“有一次,我家的宝宝把大便拉在了毛巾上,育婴师就把毛巾扔到了门口的一个筐里,统一去清洗。我当时就提出了质疑,因为我知道,有些病毒是通过大便传播的,如果消毒跟不上,就很容易引发感染。”说起这事,一位妈妈深表无奈。
《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中明确提出,月子中心要对消毒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并保留记录,应有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或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大部分会所已经具备硬件消毒设施,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很多设备和流程形同虚设。一位育婴师坦言,在高峰时,会所不仅房间紧张,而且宝宝浴房里的毛巾、浴巾等物品也常常不够用,消毒流程有些缩减也在所难免,“都是小孩儿,都挺健康的,没啥传染病,也用不着那么严格的消毒。”
欠缺人性化设计产妇待着很别扭
家住河西区的刘女士生完孩子选择入住一家高档月子会所,本以为会舒舒服服地度过这一个月,谁料两周没过完,就感觉自己快受不了了。
刘女士选择的这家会所一个月8万元,提供标准的一对一服务。入住期间,一个护士24小时全程陪伴,家属只能在每天下午5点到7点前来探视。“会所推出的‘一对一’服务,听着确实挺‘高大上’,减轻了产妇家属的负担,但是让人感觉非常不好。产妇除了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家人的悉心陪伴,一天只有两个小时能看到家人,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与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同处一室,心里真的很别扭。”刘女士坦言,“这简单是‘花钱找罪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一些会所在细节上欠缺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所以为产妇增添了很多不太美好的体验。
因为产后无人照顾,李女士思来想去最后选择进入月子会所坐月子。李女士回忆,那时刚出院她的身体很虚弱,护理人员一天要敲好几次门,一会儿送东西,一会儿问需求,一会儿发通知,李女士不得不一次次捂着肚子下床开门。“其实房间里按一个对讲机或电话,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完全不用这么折腾人。”李女士说。
杨女士谈起会所经历也是接连吐槽。她选择的月子会所位于一座高档写字楼内,由于写字楼不允许制作餐饮,所以该会所的月子饭是在另一处制作好配送来的,一连28天,每顿饭送到房间里都是凉的,家属不得不把饭拿到微波炉里再次加热,口感和营养都打了折扣。此外,还有一点让她感觉不爽,就是入住了月子会所家里的负担一点没有减轻,原本以为会把大人和孩子照顾得好好的,但是实际上,护理团队根本无暇顾及大人,全都围着孩子转。
安全存在漏洞外人随意出入
据记者了解,为了加强对母婴服务行业的管理,在2013年年底,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推出的《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中提出,母婴康复机构应选址于交通方便、环境安全卫生的区域,须远离污染区和危险区,距离最近的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应不超过15分钟车程。母婴服务机构的电梯和楼道也应独立,不得与其他场所共用。但由于该标准属于行业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很多会所并没有真正执行。
“每一个会所,都把确保安全作为最基本的底线,确保每一对母婴,平安入住、平安回家。”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刚刚实施的《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也从多个方面对机构(月子中心)进行了规范,特别是要求月子会所应建立一套风险管控方案,应涵盖可能的风险、防范的措施、异常的处理、保障顾客有效识别的措施并应定期演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以确保服务安全。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月子会所在确保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漏洞。记者来到某月子会所,前台一位工作人员简单对记者进行了一些询问,没有登记、没有安全检查、没有消毒、也没有测量体温,就示意记者可以进入。在该会所的楼道公告栏内,对于外来人员探访的相关制度赫然在目。随后记者走访了多家月子会所,发现对于外来探访人员的防范措施执行并不到位。
坐落于某星级酒店内的月子会所,同样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你看这个婴儿室紧挨着会所大门,婴儿室的门经常敞着,会所大门也没有特别的安全防护,酒店每天人来人往,太不安全了。”一位入住某会所的年轻妈妈说,在大家的一再呼吁下,会所才进行了整改,在会所大门设立了门禁。(“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