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日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贵州日报

9月23日,雨终于停了,贵定县昌明镇猛安村84岁的王发香老人在家里坐不住,来到田里和儿子儿媳一起抢收稻谷。

“奶,你家打了好多米?”田埂上有人打招呼。

说话的人叫罗鹏,贵定县公安局派驻猛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这段时间,为了详细了解每一户群众收成,他揣着驻村日记本,穿梭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子,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最近雨水多,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就可能来不及抢收,我们逐户询问,就是要登记每家的情况,抓住雨过天晴的时机,帮助残疾户或者缺乏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够的农户义务抢收稻谷。”罗鹏说。

记日记这个习惯,始于罗鹏的中学时代,坚持了几十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平时有两个日记本,一个记录工作,一个记录生活。

2018年5月28日驻村伊始,罗鹏就发挥“老公安”的优势,一边走访一边在驻村日记本首页手绘猛安村猫耳井组地图,详细标注每户人家所在位置。

“我们记不住的事情,他都晓得。”驻村工作队队长瞿乾斌说,“他就是‘活地图’,猛安村猫耳井组每一户家庭成员构成、家族邻里关系、孩子教育情况、低保领取情况等,一件件一桩桩他都记在本子上。谁家有什么人,享受什么政策,他都一清二楚,村里每家的门都能进,这样的群众基础与他真心对待他们、服务他们是分不开的。”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第一时间记下来,一年一本不够写。遇到出差,记在纸上回来也要补上。”驻村以来,罗鹏最难忘的还是今年春节前给6名群众办理残疾证的事。

翻开日记本,这样记着:1月20日,星期一,(腊月)二十六,3-12℃,阴有毛雨。与老高到县人民医院和县残联为6人办理残疾证。

“残疾人行动不便,多方协调只能录视频拿去县医院鉴定,这就需要我们多跑几趟。”罗鹏说,为了赶在春节前办下来,他跑了好几趟医院,后来因新冠肺炎疫情,进过县医院的他还主动隔离观察。

最近,罗鹏的驻村日记本上出现最多的名字是陈光海。“和南方电网贵定供电局工作人员约好去他家检查用电线路安全情况,这几天下雨,还要问问他家稻谷收割晾晒情况。”

每逢村里有红白喜事,罗鹏会记上;赶上过年,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罗鹏也会记上。“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和村民一起高兴。”

一支弯头笔,两瓶黑墨水,3个笔记本。驻村两年四个月,罗鹏用驻村日记记录着他走进群众心里的脚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鹏 虞思滔 通讯员 彭克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52 字。

转载请注明: 揣着日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