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9日,英国伦敦,实拍新冠疫情下的城市景象。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11月26日举行紧急会议并发表声明,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该变种于11月11日在南非博茨瓦纳首次被发现。
1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致194个成员国的技术简报中表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很高。
变种病毒将会给仍在艰难复苏中的全球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宏观政策制定又将面临哪些考验?
以下是部分研究机构的观点
招商证券:全球供应链恢复将遭到冲击
10月下旬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发酵,对经济重启、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工业生产和就业增长构成不利影响。新变种病毒的出现可能带来额外冲击,不利于全球供应的恢复和经济增长前景。
对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来说,新变种病毒也构成潜在威胁,并可能阻碍和中断11月开始的边境开放进程,对于服务业的前景也产生负面冲击。
向前看,由于全球主要央行已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阶段,且受制于通胀高企,新变种的出现可能暂缓收紧进程,但不太可能逆转这一趋势,风险资产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中国面临的总需求、资本流动、疫情传播等外部环境或均将恶化。
中信证券:全球高通胀压力可能会持续更久
虽然现阶段各国的疫苗接种率较德尔塔爆发时有所上升,但疫苗接种不均衡问题仍未解决,其中东南亚地区接种率有所提高,而非洲地区仍是全球疫苗推广较为薄弱的一环。
若后续奥密克戎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的防疫工作或面临严峻考验,其生产遭受的冲击势必将进一步影响全球产业链的修复。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若奥密克戎的发展情况与德尔塔类似,那么这些国家的就业和消费修复或面临短期扰动。
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爆发对于供给端的影响更大,预计原本在2022年下半年会缓解的供应链危机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产业链受挫叠加供应链瓶颈或使得全球高通胀压力持续更久。
浙商证券:美联储宽松政策退出速度或延缓
新毒株的产生将明显冲击全球需求的修复预期,大类资产价格也将根据疫情演变对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修正。如果未来疫情传导至美国,劳动参与率修复速度或放缓导致短期加息预期回落。
美国当前的疫情虽仍处于高发状态,但新增确诊数从本轮疫情的高点11月16日起已呈明显回落态势。如果新型毒株传播至美国,可能使得疫情再次出现复发并导致劳动力市场修复进一步放缓。这一方面会加剧美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推动薪资水平上行,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修复放缓在当前联储的决策框架下会从“滞”的角度延缓宽松政策的退出。
因此,如果新病毒在美爆发可能进一步降低美联储的退出速度,表现之一是此前逐渐升温的缩减购债规模(Taper)加速预期将被证伪;二是加息预期可能延后。从隔夜市场的表现来看,CME加息概率已出现明显回落,市场对2022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的加权预期从上一个交易日的0.72%降至0.55%。
中金公司:美国宏观政策或面临更艰难抉择
当前许多国家的疫苗接种、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都较Delta疫情初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使新一轮疫情防控更具挑战。
具体到宏观政策方面,财政政策方面,德尔塔疫情发生之际正值美国财政扩张加码,而当前部分财政支持已开始退坡,比如额外的失业金补贴已从9月开始停止发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2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都将较2021年下降,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将减弱。
货币政策方面,目前的通胀压力压缩了美联储货币宽松的空间,即便疫情反弹,美联储也很难像几个月前那样从容地“放水”。事实上,疫情反弹是美联储最不愿看到的情形。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可能强于需求,因此具有滞胀效应。滞胀环境下,央行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往往很难下手,结果经常是进退两难。
开源证券:变种病毒或难改中国出口下行走势
有观点认为其他国家产业链再次停滞,利好我国出口,但这不是问题的重点。
对于新毒株,应重点关注重症率、致死率,特别是现有疫苗对重症的保护作用。奥密克戎的影响大概率和德尔塔类似,即可能引发大范围的传染,但重症率、死亡率可能难以明显上升,因此欧美疫情应对也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此,不应盲目乐观地认为变种病毒来袭将给中国出口助力。
2022年中国出口最大的问题是,美国等对居民的直接财政补贴将会退出,以及2021年对耐用消费品的透支,导致2022年商品需求和贸易不足的可能性很大。新一轮疫情并不会改变这一局面。从目前情况看,当前全球仍然处于高通胀,欧美政府出台新财政刺激难度很大。如果需求端没有强刺激,那么疫情扩散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应当是负面的。
记者 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