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车厢”可行吗?媒体:隔开孩子,也是缘木求鱼罢了

近日,一段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因吵闹声音过大,被同车厢旅客劝说制止,不料却遭到孩子家长的怒怼。对此,有人建议高铁应设置“儿童车厢”。12306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国内高铁暂未设置类似车厢。那么,“儿童车厢”是可行的吗?

显然,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了。如果设了“儿童车厢”,那么根据近年来高铁上发生的那些诸多纠纷和争议,是不是也可以设置“泡面车厢”“打呼车厢”“刷短视频车厢”呢?毕竟,和熊孩子一样,这些乘坐高铁时经常出现的别样风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毛病”,也常常引发乘客们的反感。

我们不妨再按着这个逻辑继续演绎,如果高铁上设置“儿童车厢”是正当的、可行的,那么其他公共场合呢?电影院是不是要设置“儿童影厅”?人行道是不是要设置“儿童行道”,饭店里是不是要设置“儿童餐桌”?如果答案居然是肯定的,若干年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目力所及,将看不到嬉戏玩闹的孩子,他们都被隔开了。

“儿童车厢”可行吗?媒体:隔开孩子,也是缘木求鱼罢了

一个正常的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多样化、有差异的交互。很多人只看到把孩子们单独“圈”在一个车厢,既满足了他们活泼好动、嬉笑言闹的天性,也满足了另一部分乘客喜欢安静的需求,这似乎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事实上,这样做,没有人是赢家。

因为这是在人为地把孩子和一个普遍的社会隔阂开来,这种车厢似乎是在说:“我们想要的世界不需要吵闹的孩子。”但却忘了,一个多元的、完整的社会,就该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一个车厢里也不可能都是老老实实、默不作声的成年人。

一个小小的车厢,百十号人,其实正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们都知道,高铁在卖票的时候,是没有门槛的,这就是一种普适公平。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理解彼此的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尽可能地尊重包容。

“儿童车厢”可行吗?媒体:隔开孩子,也是缘木求鱼罢了

单独地隔开一个群体,并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做出的选择。倘若我们今天设置了“儿童车厢”,那么是否有一天,当乘客们“厌恶”起不住咳嗽的病人来,还要设置一个“病人车厢”?当乘客们“厌恶”起身上散发着异味的老人来,是不是还要设置一个“老人车厢”?请记得: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也都终将老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面对高铁上的熊孩子,就只能任凭他们折腾。来自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同样必不可少。但我们需要的是磨合,而后共同进步,而不是隔绝。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主要问题难道不是出在“熊家长”身上吗?隔开孩子,也是缘木求鱼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28 字。

转载请注明: “儿童车厢”可行吗?媒体:隔开孩子,也是缘木求鱼罢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