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知误区 加快接种进度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大多数人都是新冠病毒易感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认为“等别人都打完了疫苗,我就可以不用打了”,这种认知误区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人群形成免疫屏障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但没打疫苗的人始终有被感染的风险。当前,我国有5种新冠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疑虑,切实做到应接尽接,尽快尽早接种疫苗。

4月4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启动首辆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西城区德胜街道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启用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移动疫苗接种车设置有冷链区,配有具备云端数据传输功能的疫苗存储箱,保证疫苗的恒温存放和信息快速传输。据介绍,组建“流动接种队”,把新冠疫苗接种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可以实现高效、安全、有序的流动式接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近段时间,各地各部门都加大了引导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力度。许多地方利用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下社区、入街巷,党员干部及社区工作者设置宣传站,为往来居民群众宣传讲解疫苗接种知识,解答关于接种点设置、预约方式、禁忌症等相关问题,增强了居民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信心。此次北京市西城区启动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让接种疫苗省心、省力、省时、省事,对北京市组织好疫苗接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推进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加快构筑全人群新冠免疫屏障工作,仍具有相当的紧迫性。自3月24日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日报制”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接种约300万剂次,目前已有超过1亿人次接种了新冠疫苗。我国各类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正安全、有序开展,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我国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相较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80%的接种率仍有较大差距。

推进疫苗接种速度,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任务。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新冠病毒变异频频出现,病毒的不稳定性让疫情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加快疫苗接种速度,向构建免疫屏障的目标迈进。受疫情影响而“关闭”的世界终将重回开放,届时将重现人员自由流动、货物快速流通。我们必须有序快速推进疫苗接种,积极接种、应接尽接、应早尽早,只有这样才能适时形成免疫屏障,赢得开放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还有少数人持某种观望态度,认为“新冠病毒疫苗可打可不打”“若非必要不打也无妨”。大致说来,对接种疫苗常见的认知误区包括“别人都打了我就不用打”、纠结“哪个疫苗好”而导致的选择困难和担心接种疫苗产生不良反应等。鉴于此,亟须认真做好接种疫苗的科学知识普及和政策宣讲工作,以数据和事实帮助少数人消除疑虑、走出认知误区,增强人们的接种意愿,加快接种进度。

目前我国新冠本土病例很少,这让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疫情风险。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是新冠病毒易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认为“等别人都打完了疫苗,我就可以不用打了”,这种认知误区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人群形成免疫屏障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但并不意味着个体不会感染,没打疫苗的人始终有被感染的风险。当前,我国有5种新冠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疑虑,切实做到应接尽接,尽快尽早接种疫苗。

近日云南瑞丽发生的局部疫情反弹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疫情仍徘徊在我们附近,一不小心就可能卷土重来。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强化责任担当,积极答疑解惑,完善接种服务,不断增强人们的接种信心,推动接种工作加快进度。随着我国疫苗产能进一步释放,未来可达到每天1000万人的接种数量,我们的接种进度一定能够追上疫苗产能,也一定可以甩开病毒传播速度,最终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15 字。

转载请注明: 走出认知误区 加快接种进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