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从模仿抄袭、技术借鉴到真正自主开发、独立创新一路走来太过相似的历程,韩系成为绝大多数国产车企实现品牌突破路上要超越的首个目标。
而近两年韩系两大品牌现代和起亚的沉沦更是让这种超越势头更加显著,二者销量之和甚至还不如吉利单一品牌。
那么,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相同售价的前提下,买韩系就真的不如买销量更高的国产吗?
凡事不要只看表面
用冰山一角来形容现代起亚集团在国内的市场规模最为合适不过。
品牌数量并不多的韩系车在国际市场上却拥有着极高的呼声,除去双龙和大宇之外,仅现代和起亚去年就在全球拿下了719万台的新车订单。
通过国内市场低迷的销量就忽视韩系产品的实力,明显有些以偏概全了。
退一步讲,即使是把目光局限在国内市场上,现代起亚的呼声也并非羸弱可以形容。
这种品牌实力从重新复活的伊兰特和焕新而来的凯酷热销就能可见一斑。
这种号召力,似乎也就神车哈弗H6等少有的产品才能与之匹敌了。
产品背后的实力,丝毫不能忽视
其实仅仅看销量,依然是停留在表面,透过现象才能看到差距和问题本质。
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相较于合资产品似乎已经不存在技术代差和没有突破的壁垒。
但实际上ECU、阀体甚至是高压直喷系统依然需要从博世、大陆、德尔福等供应商进口,自主品牌扮演的更多是集成和总装的角色。
反观现代起亚,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摩比斯、坦迪斯等零部件子公司。
在完成自有产品供货之外,已经进入零部件垂直供应体系与电装、爱信等企业一较高下,技术输出成为第二个成长点。
这些就足以说明,国产车依旧在体系上相较于韩企有较大差距。
辩证的道理依旧适用
哲学道理虽然对大多数人依旧是晦涩难懂,但辩证的道理在面对国产还是韩系这个问题上依旧犹如利器般适用。
面对价格相似的韩系车和自主产品,单纯地依靠销量、品牌等差别就去选定最终结果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判断才能让结果对自己利益最大化。
比如,对于家庭单一车辆的用户来说,空间大、舒适是选车的关键权重,对动力要求更高的年轻人看账面参数就能有初步结论,颜值党更是一眼就能分出高下。
其实选车不外乎价格、配置、体验、口碑四个因素,除了既有的价格、配置和口碑之外,自己的综合体验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源。
结束语:
困境一直都是暂时的,对销量低迷的韩系车是如此,对寻求突破的国产车亦是如此。所以当下的国产品牌依旧没有到沾沾自喜的地步,超越似乎近在咫尺的韩系车依旧任重道远。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不用太过在意品牌、舆论这些相对缥缈的因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此,你认同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