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外线去,开辟新战场”。近日,《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是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畅想未来,嘉定新城如何实现在家边就能“宜业”,在工作地附近就能“宜居”?让我们一起来看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的书记手记→
嘉定新城
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嘉定区委书记 陆方舟
未来之城,核心是满足人的未来之需。谋划推进嘉定新城新一轮建设发展,既要眼睛向上,对标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也要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准确把握百姓的痛点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并用全新理念、全新设计、全新技术予以解决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特质,才能让新城真正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
用全新系统设计促进宜居宜业
去年参加《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访谈》中,有市民通过网络提出“现在嘉定新城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薪就业机会不是很多,为了找好工作、好单位要乘11号线去市区”。在日常企业走访中,也经常听到“增设北部工业区与南部城区公交专车,方便员工上下班”的诉求。如何补齐嘉定新城产业功能偏弱的短板、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到外线去,开辟新战场,推动五个新城发力”,为系统解决新城产城融合问题带来了契机。经过深入调研,我们统一思想,推动“将北部工业区纳入嘉定新城范围”,旨在把“产”和“城”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一方面发挥城区生活配套好、园区产业功能强的比较优势,形成“以产兴城”和“依城兴业”联动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强化“城中有产、产中有城”的理念,在城区注入科技创新、总部办公等元素,在园区植入融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驿站”,推动“产”和“城”更近距离交织交融。
畅想未来,市民在家边就能“宜业”,在工作地附近就能“宜居”。通勤将不再是生活成本,而是场景切换的调节。
用全新理念塑造人性化生态空间
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是打造未来之城的必答题,也是新城的优势所在。
日常调研中,我感到生态空间不仅要有高颜值,更要有功能、可亲近。以嘉定新城远香湖为例,周边散落着26处由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建筑小品,但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这不禁让我思考,“供市民休闲游憩”的初衷为何没有达到?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建筑小品没有植入功能,也没有很好与市民休闲游憩线路相结合,“孤零零”散落在生态空间中,与市民所需“擦肩而过”。
为此,我们组织工作专班,对远香湖周边生态空间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三生融合”理念,植入功能、串珠成链,着力把远香湖打造成为具有标识度的“城市会客厅”。
同时,加快横沥河文化水脉建设,通过点亮城市灯火、提升沿河区域品质,构建滨水慢行活力网络,形成贯穿新城南北的江南乡愁水道、夜游观光航道、健身休闲步道和文化创意廊道。
用全新技术打造智慧交通
未来之城,要有未来感、科技范。未来,最理想、最科幻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在五个新城建设中,作为“汽车城”,这是嘉定新城有基础,也是有责任必须探索实践好的课题。
无人驾驶测试
带着这一课题,先后访谈了中国工程院、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嘉定智慧交通建设的目标愿景、框架体系、技术条件等。过程中更深刻认识到,高效能智慧城市是未来之城的智力,理应让科技重塑汽车嘉定、让智慧出行重塑生活。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嘉定新城战略定位中鲜明提出了“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成为智慧交通高地”的目标。目前,正重点推进“一环三路”智慧交通场景建设,即远香湖无人驾驶示范环路、裕民南路“最美未来道路”一期、白银路智慧道路和沪宜公路智慧车列,并以此为牵引,力争到2025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盖率达到 100%。
畅想未来,无人驾驶将成为嘉定新城街头的寻常景致,交通组织效率极大提高,安全值得信赖、时间自由掌控。
通过调研走访我深切体会到,未来之城不仅需要高楼大厦的点缀、科学技术的赋能,更需要人本理念的坚守,需要我们深入践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让“五个人人”在新城建设中化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