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鲍文娟)昨日,深圳市罗湖区举办双周发布以从“管理服务”到“共建共治共享”为主题聚焦罗湖物业管理改革40年。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罗湖将在全市首创“物业开放日”,并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月”。
拟出台细则将党建元素融入业委会建设
纵观全国物业管理向物业服务转换的历程,罗湖区都走在前列。内地首个商品房小区在罗湖诞生,内地首个物业服务公司在罗湖成立,内地首个业主委员会在罗湖组建。去年,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编制深圳市第一部宜居小区建设领域区级标准——《罗湖区宜居小区建设评价》,推进居民小区治理精细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罗湖83个社区已有78个社区通过“星级宜居社区”考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罗湖区还逐步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联合研讨、多方参与、共同决定”的方法路径,在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小区旧改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湖区先行先试,形成了黄贝街道怡景花园、桂园街道鸿翔花园小区、东晓街道百仕达花园三期为代表的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小组“四位一体”党建新模式。其中,东晓街道百仕达三期住宅小区也被省住建厅列为全深圳仅有的两个社区小区党建省级试点之一。
“我们还将出台全区的物业管理细则,重点把党建元素融入全区业委会建设中。”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晓东介绍,接下来罗湖将在全市首创“物业开放日”,并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月”。让业主、居民代表参观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了解基层物业服务的具体内容,加深对物业工作的理解和包容。
拟实现全区地下有限空间智能系统全覆盖
“小物管”服务“大民生”,物业服务是“最后一百米”的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在物业管理改革方面,罗湖区也先行先试,走出了自身特色。从2015年起,罗湖区开始持续探索物业管理系列改革,解决行业内痛点问题。
马晓东介绍,罗湖在全市率先推出“无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规范化管理”系列创新举措,通过建立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开展考核扶持奖励工作,对进驻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每年进行考核评优,按考核等级和面积标准给予资金奖励。截至2019年12月底118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全面综合整治基本完成。
此外,罗湖区在“十三五”收尾阶段,经过初步探索和基本设计,研发了全市首个“透明物管”监管平台。该平台还率先在全国探索 “互联网 + 物业公益法律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普法”,已成功线下调解32起物业纠纷。
罗湖区律师公益联合会会长黄德华律师介绍,在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的指导下,成立了罗湖律师公益联合会物业服务团和物业管理专家讲师团。律师公益联合会由118名律师组成,物业管理专家团由市区人大代表、物业管理专家等24人组成。物业管理团队和物业讲师团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定点”“培训+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物业管理智囊团的作用。
地下有限空间如何监管?马晓东介绍,罗湖区主动寻求科学技术援助,大胆尝试,引入智能化机器人,建立安全监控智能处置系统。
据悉,该系统已在试点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系统运行良好、稳定,对改善化粪池内部环境、抑制毒害燃爆气体浓度效果明显,实现了安全环保,标本兼治的地下有限空间治理目标。
他表示,在充分证明该系统效能的前提下,罗湖区将尽快实现全区地下有限空间智能系统的全覆盖,为全区住宅小区的有限空间治理做好保障,实现智能化监管,确保小区的健康、安全。
作者:鲍文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