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爱国者治港”在香港的进一步落实,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建立文化自信为目的,香港教育界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凭借这些措施,在学校中旗帜鲜明、堂堂正正地讲爱国,成为一件名正言顺的事,也让长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学校、团体和社会人士感到扬眉吐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数量极少的几所传统爱国学校之外,几乎没有人会提倡爱国教育,只会含糊地提倡国情教育。20世纪90年代,香港教育界曾短暂提出过民族主义教育,但回归之后迅速变为国民教育。到了2012年,香港爆发“反国教风波”,“国民教育”一词被迅速污名化,仿佛是“洗脑教育”的代名词,随即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避之唯恐不及的“票房毒药”。一个中性的“国民教育”,尚且面临如此妖魔化的对待,遑论爱国教育,遑论上升到思想理论高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教育部门今年陆续公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及15科相关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改高中通识教育科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和国民身份认同,学生须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同时,由本学年开始,在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及拟晋升教师必须参与的核心培训课程中加入与宪法、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有关的内容。此外,从明年1月1日起,香港所有的中小学必须在每个上课日、元旦日、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和国庆日升挂国旗,必须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上述积极变化,都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同时,教育界同仁理应认识到,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仍需快马加鞭、更上层楼。目前,香港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国情教育仍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分散在不同学科中,即所谓渗透式教学,人人有责、科科有责。这样固然有其积极一面,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碎片化。目前,除了升挂国旗及举行国旗仪式外,其他相关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纲要和课程纲要,中小学教学内容整齐划一,缺乏条理和系统,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比如小学阶段已经有国旗、国徽、国歌相关背景知识课程,到了中学阶段应有进阶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一样要遵循教育规律。历史不能成为一种摆设,成为指定时刻的“花瓶”。以零散方式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切切实实地教育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历史不是零碎的片断,而是完整的、与自己切实相关的真实存在,他们就会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对历史有共鸣,自然就会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从思想上接受爱国爱港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未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即便不单独分科,也需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程度来清晰地界定教学内容,避免整齐划一地给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安排相同的内容。这除了有助于明确老师可以依循什么之外,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作者是香港教联会副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