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灿都”逼近,小洋山岛上,盛东码头营运操作部党总支副书记张彦和一线承包工正在对轮胎吊进行绑扎,他们第一时间完成125个空箱箱垛和所有桥轮吊的绑扎,同时将重箱呈“凸”字型堆放,应对风雨的来临。
“灿都”速度快、风力强、雨量大,洋山四期自动化箱区进行了“降层”归并,在完成桥吊进锚绑扎、AGV锚定塞块、轨道吊绑扎等一系列设备防风加固工作之后,远在50公里之外临港新片区指挥中心也松了一口气。
由“临港之眼”、无人机组成的城市感知系统,以及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社区治理系统,通过观、管、防三个视角发挥着作用,努力推动新片区的城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也在一次次台风过境中起到关键作用。
除了洋山港这一重点区域,火热建设中新片区各个工地也是指挥部重点关注的区域。临港发展火热,建筑工人数量不断上升,截止昨天10时,新片区范围内442个建设项目,共完成了3.4万余名建设工人的转移。此次设置统筹安置点位6个,除了临港当地高校之外还安排了港政大厦等暂未投入使用的企业场所作为安置点。
今天上午,中建二局承建的临港钻石湾住宅项目安全负责人朱忠平带着248名工友转移到了环湖的港政大厦内,带有中央空调的毛坯房是他们这两天的临时安置点。“安置点虽然只能打地铺临时休憩,但比起工人们原来居住的建设者小镇防风等级更高更安全,这几天也会组织工友线下学习活动,等工地安全检查完毕之后再次进行复工。”
这一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结构封顶,因此台风来临之际也做好了临时防雨、地下积水的各项预案。在新片区今年新上线的防汛防台实战指挥平台,这一工地也时时显示了应急灯、抽水泵、雨衣雨靴等防汛物资,数字化的便利也让防汛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第五次作为临时安置点,学院总务部副主任朱健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共有9000多名学生,如何保证转移安置和日常教学互不干扰是这次转移安置工作的一大难点。这次在场馆内外充分做好安保工作,保安加派人手以保证学校保安24小时巡逻监查。还对各入住单位发出严格要求,并做好三餐和物资供应,以保证安置人员在校期间只在安置点内活动,足不出馆。
防汛防台也不忘抓疫情防控,在电机学院安置点,记者还看到了体温测量点、发热人员临时观察点、医疗点,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将24小时值班为安置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此外,安置工人每人都要签订安全和疫情防控健康承诺书、保洁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打扫卫生,每天早晚进行消杀。
截至记者发稿,新片区管委会防汛办副主任李俊昌仍然坚守在防汛一线,这次迎战“灿都”过程中尤其对台风“烟花”过境时造成严重积水路段、小区、河道等位置提前进行预降水位,提前备好抽水泵等设备。“对此前遇到的薄弱环节我们都进行提前部署,各方面的预案、愈加成熟的队伍和科技的助力让防汛体系更为完善。”
作者:祝越
摄影:汪正明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