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南方,我的“官之初”从那里开始

临近毕业,班里的同学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凑在一起,即将成为新排长的他们兴奋地在上面比划指点着毕业后将要去的地方。文波静静地看着地图西南一角的怒江,这就是他即将要去的地方,对于这个边境小城他早有耳闻,他不断给自己打气:“下连后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

如今,回忆起“官之初”的连队生活,文波感慨良多。记得初到连队,他对排里的工作一无所知,加上几名老士官能力又强,文波仿佛成了排里的“隐形人”。

由于在学校学的是通信技术,体能对于文波来说是个大短板,不出所料,第一次考核他就出了洋相——跑步成绩全连倒数。排里的老士官杨青望着他,眼神中有些失望。

为了熟悉边防连队的训练工作,文波把自己“泡”进了教材里,开始尝试自己写教案,组织训练,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惑。但那次考核的失败仿佛一个疙瘩长在了他心里,让他不愿开口去请教经验丰富的杨青。

那天,在训练场,文波按照自己写的教案组织边防勤务训练,当提到携带物资器材时,一旁的杨青突然插话:“排长,执勤携带的物资应该根据防区巡逻的路线合理分配,不能一股脑儿全带上。”但文波觉得教材上明文规定的物资种类不会错,是杨青在故意找茬,两人便在训练场上争辩了起来,谁也不服谁。

后来,文波带队进行远界碑的巡逻,因为不熟悉山里的环境,照着自己的想法带了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把战士们的背囊都塞得满满的,让在山里跋涉了三天两夜的巡逻队苦不堪言,这时他才明白了杨青的经验是对的。从那以后,他真正把自己摆在了学生的位置,每天观察着杨青的训练方法和工作方式,沉下心来研究连队的运转。

几个月后,旅里组织重火器实弹射击。一声紧急集合的哨响后,大家穿戴好装具来到兵器室,看着面前的火器零件,文波没做多想便背起了最重的迫击炮底座。刚出门口便遇见了杨青,杨青拦下他,要接过他背上的底座:“这个可不轻,还是我来吧。”文波往门边靠了靠,拒绝了,“没试过怎么知道我跑不下来。”

去靶场要奔袭十公里,此时,一个排组成了一门迫击炮,中途不管是谁掉队,缺了部件的炮都得哑火。山路上,文波跑在队伍的中间,双腿越来越重,呼吸也越来越急促,他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

到了阵地,安装好底座后,文波直接瘫坐在了地上。那次实射,他们是第一个全员到达并打出炮弹的团队,带着五发四中的优秀成绩下靶场时,杨青在身后拍了拍文波的肩膀:“以前对你有些误解,今天在这跟你道个歉。”

那年的年终考核,武装三公里的最四百米冲刺,文波拉着杨青的衣角,排里的战友在身后推着他,冲过终点线后,他们相视一笑,互相帮对方解下装具,文波明白了,原来带头干才是官兵之间最好的粘合剂。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63 字。

转载请注明: 祖国西南方,我的“官之初”从那里开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