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街道戚家桥村,
87岁老人王洪生,对着视频呵呵笑着,
镜头那一边,是他91岁的姐姐薛招娣。
今天是元宵节,
姐弟俩隔着屏幕,含笑对视着,
碗里的汤团寓意着团圆,
而这份迟到的亲情,着实来之不易。
一则寻亲广播,牵出72年前辛酸往事
2002年的夏天,
当时还在龙王塘路的余杭广播电视台,
突然来了一位神情焦急的中年男子,
他叫王其英,运河人,
声称是来帮父亲王洪生寻找亲姐姐:
72年前被抱到当时
临平育婴堂(现余杭福利院)的一名女婴。
王洪生姐弟都是苦命的孩子,
父母原是运河街道戚家桥村人。
1930年,因为家境贫困,
姐姐一出生就被遗弃河边,
幸被邻居沈阿梅阻止,
抱着孩子从运河一路走到临平,
送到了临平育婴堂(现余杭福利院)门口。
上世纪90年代临平育婴堂/来源:余杭档案
王洪生8岁那年,父母双亡,
善良的沈阿梅收养了他,
把他当亲生孩子抚养,
直到沈阿梅看着王洪生长大成人,
才告诉他有个姐姐被送养的事。
得知自己还有血脉相连的亲人在世,
王洪生大哭了一场,
从此有了心结,
总有一天要找到亲姐姐。
2002年,王洪生66岁,
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
当时89岁的母亲沈阿梅把他叫到身边,
嘱咐说:你那个送到育婴堂的亲姐姐,
我一直记挂着她,
这几年私下打听过好多回都没消息,
趁我还在世,你去找找看,
希望能看到你们姐弟团圆的一天。
王洪生跪在床头泪流满面,
这才有了去电视台寻人的一幕。
来源:余杭档案
跨越大半个世纪,苦难姐弟终团圆
广播连着播报了几天寻人启事,
第三天,一个陌生电话打来,
王其英一接惊呼道:找着了!
一家人带着父亲,深夜开着车赶往瓶窑。
一路上,王洪生一言不发,
紧紧盯着窗外,这一刻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瓶窑镇石濑村
姐姐薛招娣的家,
一路忐忑的王洪生跌跌撞撞地下了车,
姐姐薛招娣早就等在了门口,
两个头发花白,年逾古稀的老人,
望着对方,默默流着眼泪
颤抖地握住彼此,久久说不出话来。
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分离的这对姐弟,
终于,团圆了!
向苦难童年告别:我有了亲弟弟!
这七十多年,姐姐薛招娣过得并不顺遂,
送到育婴堂后,她先是被上海的一户人家收养,
没过几年,女主人生了一个男孩,
薛招娣被转手送给了别的家庭,
这样兜兜转转,经历了多次领养,
最后她被石濑村一户人家收为童养媳,
改名薛招娣。
童年的颠沛流离和寄人篱下,
让招娣比任何人都渴望亲情,
好在操劳了一辈子,
5个儿女都十分孝顺,
弥补了她早年所受的苦。
听了这些年姐姐的遭遇,
王洪生止不住地掉泪。
回家后,立刻在运河办了酒席,
风风光光地接姐姐回娘家,
还给姐姐做了丝棉被、棉花被,
给了现金,置办了一份迟来的嫁妆。
送嫁妆的这天,
薛招娣拉着弟弟的手,一直笑一直笑,
这是她这辈子笑得最灿烂的一天。
从此后,王洪生每年都会去瓶窑看望姐姐,
每次弟弟来,招娣都会拉着王洪生的手
去村子里走一圈,
逢人便炫耀:“这是我亲弟弟,这是我亲弟弟!”
一出生便被遗弃,
童年时代就成了童养媳,
72岁找到骨肉血亲的招娣,
急切地想要通过一场告白,一个仪式,
向自己苦难的童年,宣告再见。
小女儿王玉英和姑姑招娣
有一年,
王洪生因为食物中毒进了医院,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20多天,
险些没抢救回来。
王洪生几个子女怕父亲扛不过去,
特地把姑姑招娣接到医院,
万一不测,姐弟两人可以见上一面。
听到弟弟生命垂危,
招娣整个人都站不住了,哭了一路。
到了医院,招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瘦小的身躯跪下、爬起……
一直三跪九叩到弟弟病床前,
泪流满面地祈求:
弟弟一定要平安!
王洪生还藏着一个秘密……
如今,姐弟俩很幸福,
子女孝顺,生活富足。
王洪生在村里做了五十多年的村干部,
是个60年党龄的老党员,
家里三个子女都很有出息。
大儿子开了一家小厂,生意不错,
小儿子是驾校教练,
小女儿则是名热衷公益的志愿者,
十年来资助了不少贫困孩子。
好家风一直在不断传承。
当初沈阿梅救了襁褓中的薛招娣,
收养了8岁的王洪生,
让这段亲情得以在72年后相聚。
母亲沈阿梅的善良影响了王洪生一生,
三十多年前,他主动赡养了一位
同村的孤寡老人郁七斤。
王洪生
据王洪生的小女儿王玉英回忆,
郁七斤膝下无儿女,
当时住的泥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塌了,
60多岁无家可归的郁七斤惶恐无措,
这让王洪生勾起了童年无家可归的回忆,
于是,他把老人接到家里,
将他视作亲人一样照顾。
年迈的郁七斤骨折过三次,
每次看病、住院都是王洪生亲自照顾,
衣不解带,寸步不离,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
直到郁七斤去世。
如今王洪生87岁,精神矍铄,
他常对子女说,
他和姐姐能够团聚,
最要感谢的是妈妈沈阿梅。
一定要记住,善良孝顺的美德,
把这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