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是坏事?有种“开朗人格”挺危险,内向型好处反而更多

苏珊·坎恩就曾经说过:我们想也不想就吹捧外向,其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执笔:乔苏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个人的成功和情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很多家长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开朗的性格,但想要改变孩子的个性特征,往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有些孩子的“开朗人格”往往是危险的预兆,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没有好处。

本文图片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默默是我邻居家的孩子,每次看邻居和他相处,我都感觉很心累,一个焦虑的父母遇到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只有干着急。

每一次,在家里做客或者出门遇到熟人,邻居都会在旁边督促孩子:“快叫人啊,这是邻居家的张阿姨。”默默一开始躲在父母身后,后来见的面多了,也会在看到我时对我点头微笑,算是打过招呼了,但是这常常引起父母的不满。

他们总是训斥默默:“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这都见过多少次了,还不知道打招呼,这么没有礼貌。”

其实我是可以理解默默的,小孩子比较单纯,有自己的想法,见面并不一定要通过打招呼来表达礼貌,点头微笑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父母的强制性要求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反抗的心理。

后来,我发现默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开朗了,在爸爸妈妈旁边的时候,大老远看见我就给我打招呼,叫的非常亲热,有时还评价我的穿着,小嘴特别爱夸人。

我不懂这孩子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反差这么大,疑惑的时候,我发现他好像并不开心。

最近一次我又在楼下碰到他,他一个人背着书包回家,看到我时还是点头微笑,好像不在父母身边更轻松了许多。

现在我还是时常可以在楼下遇见默默,他好像更受欢迎了许多,但我总感觉他戴上了“开朗”的面具,学会了如何讨好别人,但我更喜欢以前那个真诚的,会害羞的男孩。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孩子,原本内向,在接受到大家的批判后,逐渐的迎合期望,努力让自己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但往往这种讨好性人格的形成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压抑和极度的不自信,相比起来,保持自身的性格特点才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更有利。

内向之所以被称之为“内向”,就是因为他们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自身,受外界的影响非常小。

1、内向的孩子往往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

内向的孩子往往拥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喜欢独处,和自己对话,他们喜爱安静的环境,而不是嘈杂的与人交谈,这看上去确实不好相处。

但他们其实并不在乎与他人的交流,因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去思考,只有足够有吸引力的事情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往往是能够撼动他们内心的,所以他们足够认真对待,所以往往会把事情做的更好,尤其这种思考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年轻人非常缺乏的。

2、内向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当我们在和外向关的孩子交谈时,他们往往会非常快速的回应你,但是同样的问题到了内向的孩子这里,他就可能要思考一会儿再回答你,但问题的结果往往更全面,更有实操性。

美国曾针对社会精英做过一次实验,在长达30年的研究过后,发现内向型性格中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智商越高的人,就有越多的概率有内向型的倾向。

研究发现,内向型的孩子在思考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这说明他们的专注力比外向型的孩子更高,所以对外界的环境更加敏感,并且在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方面更加灵活,尤其在长时间的记忆、拟定计划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在过去的40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因为信息不透明带来了许多的财富机遇,社会需要的是资源型、关系型、以及交际型的综合性人才,也就对应了外向型人群。

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在稳步发展,着重在技术和创新性上,人们更加看重的商品本身。

而内向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安下心来,他们本来就喜欢研究、琢磨,相比于外向型的孩子专注力更好,很容易形成技术性思维,尤其在时代的这种趋势下,这种价值将被持续放大。

其次,内向型的孩子懂得自我的思考,所以不会跟风,受外界的影响不大,一般这样的人内心特别的坚定,就有领导的才能,这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特点。

很多父母往往对内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有着刻板的认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苏珊·坎恩就曾经说过:我们想也不想就吹捧外向,其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事实上,世界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者。

父母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性格,不要逼迫孩子刻意的保持开朗,孩子的个性中往往蕴含着独特的潜力,保护好这种独特性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68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不合群是坏事?有种“开朗人格”挺危险,内向型好处反而更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