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以保障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民主”的集体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会办公室主任刁义俊接受集中采访时介绍了这一改革举措目前取得的成就。
刁义俊提到,2015年至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国务院整改问题金额累计达到2万亿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8万项,问责处理2.13万人。
据介绍,按照党中央改革部署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为抓手,对政府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
刁义俊解释,开展全口径审查,在预算决算审查工作中,实现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审查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特别是加强对每本预算中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开展全过程监管,就是将“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贯通衔接,形成监督闭环。
在加强“事前”审查方面,刁义俊提到,将预算审查关口前移。在每年的预算决算草案编制和报告起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都提出改进完善编报的意见建议。2018年以来,共提出意见建议138条。财政部门认真研究采纳,积极完善预算决算编报工作。
在聚焦“事中”监督方面,刁义俊介绍,抓好预算执行“过程”监督。结合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数据信息,发现一些部门存在预算执行偏慢、结转结余资金规模大等问题,及时向财政等部门反馈,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刁义俊举例,2019年,预算工委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线上”监测与“线下”调研相结合,对有关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调研,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办法,及时解决问题。
2020年,预算工委围绕2万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情况,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与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结合起来,持续跟踪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下达和使用情况,确保直达资金用好用到位、惠企利民。
在做实“事后”监督方面,刁义俊介绍,抓好决算审查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决算审查重点关注预算绩效,持续推动财政部增加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扩大绩效审查范围。
从2016年到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国务院提交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从5个增加到25个,涉及资金规模从500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
2015年至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围绕中央基建投资、生态环保、地方政府债务、减税降费等27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开展跟踪监督,涉及中央部门单位22个。
“6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国务院整改问题金额累计达到2万亿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8万项,问责处理2.13万人。”刁义俊表示,通过跟踪监督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和审计监督形成合力,对推动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