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过去,高温天又来了,杭城中暑的人又多了起来。
最近,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在一天里分别接诊了7例和5例中暑患者,其中一个患者送到医院时已诊断为热射病。
舍不得开空调
80岁老人闷出“热射病”
李大爷今年80岁,孤身一人住在小区一楼。由于是老房子,而且房间里堆了很多舍不得扔掉的杂物,通风不畅,而李大爷为了省钱又不舍得开空调,房间就似蒸笼般又热又闷。
7月29日中午,邻居有事来找李大爷,发现他躺在床上,全身发烫,神志不清,赶紧通知李大爷女儿,同时拨打120,送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李友军副主任医师接诊时发现,李大爷的体温已高达40℃,失去意识,大小便失禁,呼吸非常急促,心率也达到了130次/分,血压80/46mmhg。
“这是典型的热射病!”李医生立即予以降温,补液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相关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后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经过EICU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后,李大爷逐渐苏醒,体温正常,内环境稳定,三天后出院。
有医院一天接诊7个中暑患者
还有医院一晚上接诊5个
三伏天,酷暑难耐,杭师大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不少中暑患者,仅7月29日一天,包括李大爷在内,就连续接诊了7例中暑患者,大多为闷在家中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或顶着烈日在外做工的年轻人。
无独有偶。7月30日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急诊科接连收治了五名中暑患者,均从事室外工作。其中,67岁陈师傅跟44岁的刘师傅以及另外两名中暑患者都是在工地上班,53岁老赵也是一直待在室外工作,白日里烈日烧灼,工作了一天,几位患者到了晚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67岁的陈师傅、44岁的刘师傅以及53岁老赵还出现不同部位的抽搐。所幸的是,工友和同事发现后立即将他们送医就诊。
杭州市西溪医院普内科李惠莉主任通过询问病史及相关检验,判断这五名患者均为热痉挛、以及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目前均已收治入院,通过补钾、补液纠正水电解质、护肾等治疗,几名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稳定。
据陈师傅说,自己在工地做房屋修建十多年,虽然劳动强度大,但已习以为常。当天工作时感到乏力,为了不耽误工时,他没有停下休息,也没有及时去喝水,心想着熬到下班就好了,没想到晚上下班刚回到住处,就开始恶心呕吐,手还不自主抽搐,随即昏倒在地。“开始还以为自己吃坏东西了,没想到是中暑。”
老人尤其要警惕“非劳力型热射病”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赖登攀主任介绍,夏季温度和湿度较高,有心脑血管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户外工作者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避暑降温,防止出现中暑。中暑并非小事,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个级别,当严重到热射病的程度就可能致命。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顾名思义,劳力型热射病主要是指户外工作人员,在烈日下劳作的人,大多为年轻人;而非劳力型热射病往往没有出现在烈日下,更没有在烈日下持续劳作,因此往往更容易因为被忽略而延误救治。
赖登攀强调:八月份也将会有持续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与此同时,在家的老人也要格外当心,保持家中通风,避免湿热,适当降温,警惕“非劳力型热射病”,发现或救治不及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杭州市西溪医院李惠莉主任也提醒,高温天,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除了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时间体力劳动的人群外,还包括孕妇、儿童,还有容易中暑体能较差的老年人身上,特别是一些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等情况的人。
“天气炎热,大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建议每小时至少喝2—4杯水,大约500—10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应注意补充钠。”李主任说到。
(为保护当事者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