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近年来,我国地方城市控烟立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相继对控烟立法,要求室内全面禁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为14%。
9月1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肖琳在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推动控烟立法,践行健康中国”信息交流会上披露了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的最新数据。多位控烟专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仅为14%,距离到明年实现全国无烟法规覆盖30%人口比例的目标差距甚远,推动更多地区的无烟法规出台已迫在眉睫。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不足目标的一半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明确提出,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要达到30%和80%的目标。
肖琳解释,全面无烟法规的保护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室内的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全面无烟的法规应该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无烟;二是执法主体明确,对个人或场所的违法行为有罚款等处罚措施。
推行全面无烟法规是为了避免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危害。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表示,二手烟没有安全暴露水平,只有通过符合“全面无烟环境立法”标准的法律法规并配合以严格的执法才能消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二手烟。
姜垣认为,目前我国已有十几个城市通过专门的无烟环境立法实现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烟,但是,全国符合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尚不足目标的一半,距离到2022年实现全国无烟法规覆盖30%人口比例的目标差距甚远。
为了解全面无烟立法城市与非全面无烟立法城市中人员的二手烟暴露情况,肖琳分享了一个他们做的最新研究。研究团队对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全面无烟立法城市和长沙、重庆、沈阳三个非全面无烟立法城市的多个餐厅工作人员二手烟暴露情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发现非全面无烟立法城市餐厅工作人员可替宁(尼古丁在人体内进行初级代谢后的主要产物)检测结果是全面无烟立法城市餐厅工作人员的三倍。
推动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任务艰巨
如何在明年实现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30%的目标?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控烟立法是达到目标最理想的方式,但推动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任务艰巨。
7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两年来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很多城市都已经实施了公共场所控烟的条例,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同时也要求各个地方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台控烟的法律法规。
“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推进立法、实施公共场所控烟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毛群安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
姜垣认为,如果能够推出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当然最好,但是如果全国立法不是太成熟的话,应该紧急启动所有的省会城市全面控烟立法,这样的话覆盖到人口比例就可以达到29.8%。
“但是省会城市全面控烟立法保护人口比例距离30%的目标还是差了0.2%。”姜垣表示,如果加上全国计划单列市那就能达到31.4%。
推动全国控烟立法或许有一条“捷径”可走
在长期从事控烟法律研究的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看来,要推动全国控烟立法或许有一条“捷径”,那就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去修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修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成本最低。”钟兰安对澎湃新闻表示,2017年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8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还特别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于1987年4月1日发布并实施,在2019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钟兰安对澎湃新闻解释,国务院修改条例之后按照以往惯例都会由国家卫健委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但是2019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改之后,最新的《实施细则》还是2017年颁布的。
“按常规来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都已经发生了修改,《实施细则》理应也做修改。”钟兰安表示,新冠疫情发生后其实给修改《实施细则》提供了契机,目前室内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如果要吸烟的话就要摘下口罩,这对疫情防控是不利的。在新形势下提出室内公众场所全面禁烟非常符合常理,而且也充分考虑到了所有人的健康问题。
《实施细则》如何修订,钟兰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个要扩大禁烟的范围,因为《实施细则》中只是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是室内不仅有公共场所,还有工作场所。按照我国已经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控制烟草框架公约》规定来说,室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应当禁烟。此外,还有交通工具也应当视为公共场所,如果要修改的话,要加上室内的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都应当禁止吸烟。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对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有相应的处罚。”钟兰安表示,目前已经有无烟城市出台了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规定,对于已经有相关控烟条例的城市就按照控烟条例来处理。如果没有控烟条例的城市,则需要设置一个最低罚款金额,因为如果没有处罚金额会导致这个法规成为一个僵尸条款。
钟兰安也承认,推动《实施细则》修改,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一定难度,但是要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的控烟目标,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若《实施细则》就此进行修改,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执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