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明兰嫁入宁远侯府对嫂子邵氏印象不错,邵氏客气,和蔼,周到,却又带着一股冷淡,有一种置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也许旁人会觉着不舒服,但明兰却觉得很好,这种适可而止的关怀反而令人自在。
在顾廷煜去世后,顾廷烨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没有把和顾廷煜之间的事情发酵到他的妻女,从来没有为难过邵氏母女。
明兰对她们母女很是照顾,娴姐儿和蓉姐儿年龄相仿,经常一起玩,两个小姐妹感情很好。明兰也很喜欢娴姐儿,只要蓉姐儿有的东西,娴姐儿只要在,都会有一份。
明兰通过人脉关系为庶女蓉姐儿找了有名的老师学习,就想到了娴姐儿,把娴姐儿也算进去了。娴姐儿是个聪慧的孩子,能上名师的班,知道不易,对明兰充满了感激。
但是邵氏的反应就耐人寻味,她并没有很开心,反而想拒绝,在娴姐儿哀求的眼光中答应了。按理说她应该高兴才是,毕竟女儿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对将来婚嫁是附加值的,可以找到更好的人家,关系到一辈子的幸福。
娴姐儿开开心心地收拾笔墨纸砚,邵氏却忽悲从中来,伏倒在炕上,低声泣道:
“我可怜的孩儿,好端端的侯府嫡出大小姐,如今还要去讨好个来历不明的野丫头!”
为什么邵氏她会是这个反应?
明兰夫妇对她太好了,好到让她衣食无忧体面地过日子,忘了自己所处位置,忘记了自己是谁。
明兰对邵氏上心,同情这对孤儿寡母,尽心照顾生病邵氏。她温言体贴的照看邵氏,看方子,试汤药,又把蓉姐儿带了来和娴姐儿做伴,日日从澄园搬来好吃的好玩的,让小孩子暂忘悲伤,好歹能吃能睡些。
对没有求生欲望的邵氏对症下药,把自己自小失母的情况夸大的告诉邵氏,便有话没话的说些自己幼年之事,百倍夸张当初卫氏新丧之后,自己的‘恐惧’,‘彷徨’,‘孤单’和种种无助。
邵氏自己想到女儿已无父,若再没了母亲,还不定将来怎么样呢。病也就好起来了。
分家时,顾廷烨为娴姐分了一份丰厚的家产,这样的一分家产,娴姐的未来不愁了。分家后,邵氏还在侯府居住,自然是与明兰夫妇在一起,明兰给她们安排的房间通透明亮,鸟语花香,令人心情愉悦。
明兰夫妇对她们母女的精心照顾,给她们体面的生活。邵氏心里一直觉得自己女儿是嫡女更尊贵,还看不起蓉姐儿。
她忘了她邵氏要人面,没人面,要本事没本事,要不是靠着顾廷烨,她连基本的体面生活都没有。
她忘记了顾廷煜在的时候,给顾廷烨处处使绊子,联合小秦氏坑害顾廷烨,造成父亲对顾廷烨的误解,父子反目顾廷烨离家出走。如今小叔子一家不计前嫌善待她们孤儿寡母,作为嫂子不仅没有愧疚歉意和感恩,反而不知好歹。
邵氏自己说的““我无才无貌,家世平平”,真的不是她自谦,表述得很贴切了。她是即拎不清,又捂不热。
哪怕小孩子都懂得
,娴姐儿对邵氏说:“上学的姊妹里,有位郑四奶奶的外甥女。她爹是个秀才,屡试不第,只好给族中为官的兄弟做了师爷,跟着外地赴任去了。就这样,家里当家的大伯娘还常克扣她们母女的份例,衣裳吃用,不是慢一步,就是短缺了。”“娘,二婶若也那样,单一个守孝的由头,就能省下我多少衣裳穿戴。可二婶非但不那样,还变着法儿地给我整治皮裘首饰,人都说,没见戴孝的小姑娘还能装扮这么精致素雅的,显是家里极用心的。还有娘日常礼佛,烧香,捐香油,哪回二婶叫咱们自己出银子了?都叫走公中的账目。”
但是,有一种人是不值得别人对她好,就是邵氏这种人愚蠢又不知好歹的。
在小秦氏一次次的陷害明兰,想置明兰死地,她一直是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明兰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明兰住处被小秦氏等人放火,邵氏看到大火却不出手相救,采取远观,而是娴姐儿让自己院子里的下人去救火。
其次小秦氏来为难明兰,明兰令人找到邵氏,让邵氏做个中间的传话人,邵氏一脸的为难,没有去想平时别人是怎么对她的,她内心里既想博得太夫人的好感,又想不得罪明兰。
这些明兰都没有去计较过,她体谅她们孤儿寡母,要明哲保身。
但是明兰的大度,让愚蠢的邵氏这个没有感激,反而变本加厉,差点团哥儿就被害了,还好蓉姐儿挺身而出救下。
叛军和小秦氏勾搭意在明兰母子,明兰把团哥儿藏在暗处,自己指挥家奴和叛军厮打。邵氏却把团哥儿的藏处泄露,孩子差点被杀,还好被蓉姐儿挺身而出救下。
后来明兰也知道邵氏是个捂不热的拎不清的,对这种人好是真不值得。你对她太好了,她就对你失去了畏惧之心,这种人不需要对她好她,偶尔震慑她一下,否则她就时常拎不清地给你找些麻烦,甚至到了大事上,还可能彻底毁了你。
需要顾廷烨的铁血手腕以儆效尤,彻底镇住了邵氏。
如果生活中遇到邵氏这种人,只有对她狠一点,坏一点,她才反而会把你当回事,不敢欺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