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摩托车的年轻人:我太难了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邹帅 编辑:唐亚华

摩托车的酷,这些年从未变过。

上世纪,年轻人蹬着哈雷满城跑,人窜得比发动机的声音还快。现在,顶着大头盔,身着骑行服通勤、跑山 (在蜿蜒多弯的城郊山路中骑行) 、环城的机车男孩女孩也不少。

据央广网报道,2022年上半年,全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08万辆,与2019年上半年245万辆的销售数据相比翻了一番。其中,25岁以下年轻人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旁观者对于摩托车的态度是两极分化的。酷飒是一方面,硬朗的机车,配看不见脸的“暗夜骑士”,这个画面怎么看怎么梦幻。另一方面,一些不守交规、横冲直撞,在城区里一脚油门蹿出去的骑手也制造了不少噪音和麻烦。

其实,在众多骑手的体会和观察中,他们也认为,骑摩托车并不是一件完全体面和潇洒的事情,很多人因为一时兴起而入坑,但最后都受不了苦而作罢。真正的爱好者,也要忍着头盔的闷热和发动机的高温,趁着等红绿灯的间隙换空挡。逢刮风下雨的天气,戴着头盔看似波澜不惊的骑手,心里想的却是:我能不能不骑车,坐旁边那辆公交车?

上牌也没有想象中容易,一些城市禁摩、限摩,部分号牌不再增发号段,成为稀缺资源,一个牌照就要十几万,还很少有人能拿到。有车友告诉深燃,她身边就有买了车的人,因为上不了牌照,只好把车送回老家了。

关于机车,短视频里的浪漫与飒爽是一部分,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坐在机车上的这些人,从得到家人的理解,到考证、买车,再到上路,一直很拼。他们向往蜿蜒的山路,向往自由,他们也惜命、怕摔,也不断在速度和激情中找平衡。机车很酷,但也没那么“酷”。

上路前很拼:贷款买车、隐瞒家人、车不敢放小区

北京本地人郑源今年30岁,他形容自己“就是一骑车的。”骑机车这件事情占据了他生活的大半,“我就这一个爱好。”

上学的时候,郑源看到别人骑车特别酷,自己就计划着要买一辆摩托车。“为了攒钱,我去麦当劳打工,每天滤几百度高温的油,烫得浑身是包,也能忍。”他当时的时薪只有十块钱左右,除了晚上不上班,他一天能上9个小时,拿到钱也不舍得花,攒起来背着家里人买了一辆1000多块钱的车。“当时有一种,所有人都不看好你,但是你在坚持为梦想付出的热血感。”

郑源的第二辆车的身世也很“奇妙”。

5年前,郑源的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他省吃俭用,贷款两万买了辆车,分两年还款。买了车之后,他怕妈妈发现,车不能放小区,他就把护具、车钥匙、驾驶证和车一起放到一个存车点。“我每天都给大爷递烟,求他给我收着,跟他说家里真的不让骑。”郑源每天先坐两站公交车去大爷那里取车,再骑车上班。

和郑源一样,不少摩拳擦掌想入坑机车的年轻人,都受到过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原因很简单,摩托车是个“肉包铁”的交通工具,速度快,又在机动车道驰行,摔倒的时候没有任何来自车辆的保护。“开车还有个壳,有个气囊呢。”郑源理解家人的担忧,不过为了自己仅有的热爱,他还是选择了骑行,但会格外注意安全。

早年间,摩托车在城市内的限制还没有那么多,郑源一度能畅骑二环内。近些年来,多个城市都出于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摩托车的号牌发放、行驶区域等进行一定限制。例如,京B号牌被禁止在北京四环路 (不含辅路) 以内道路行驶,而不限行的京A号牌已不再增发号段。如今,考证后再合法合规上路也是爱好者们入坑前必做的准备。

阿青今年考下了摩托车驾驶证,但考证之路经历了一番波折。“家里人不同意我骑摩托,我想了好多种理由都没能说服他们。后来我知道注册成为某急送平台的骑手,再报名考驾照可以优惠,我就跟家人说,我要学摩托车,休息的时候可以接单,能锻炼身体也能挣钱。”阿青笑言,家人最终被说服了。

她报名的班型原价1800元,和某急送平台合作的班比正常报名便宜400块钱,阿青在APP上申请了骑手,收到了工作证和工作服。“要求是必须先跑完三单,才能进入这个班学习。”于是,阿青的家人开车带她在一天之内送了三单,“鲜花、小炒鸡外卖、蛋糕,三单送下来很能理解骑手有多累了。”

阿青报考的是银钢三轮,学车的时候驾驶的是三轮摩托车。“我当时了解到,学这个三轮之后可以骑两轮,但是学两轮之后不能直接开三轮,我觉得这个划算。”她自嘲,自己驾驶汽车的水平一般,但考摩托车证是轻轻松松,四节课就顺利拿本了。

同住在北京的飘飘也是报名了银钢三轮班,“因为可以快速拿本,倒车也比较稳,驾校确实也是报三轮的人比较多,所以导致上路之后,我发现不怎么会骑两轮的大有人在。”

上路后更拼:搬到四环外、做骑行地图

摩托车有什么魅力,值得年轻人这么拼?

飘飘说,入坑的原因是羡慕身边人能自在畅快地跑山骑行,后来又刷到一些女骑的短视频,“慢慢地心态就变成了‘女孩子骑车好酷啊’。等我买了车,我也要拍视频拍大片,甚至在买车之前已经在憧憬离职去摩旅 (摩托车旅行) 。”

有了车之后,飘飘的心态又发生了转变。“骑摩托的快乐太多了,可能是天冷的时候发动机带来的温度,是天热的时候耳边刮过的风。也可能是油离配合完美时的流畅感,还有跟着转速一起升高的音浪。路上,小朋友看见我会说‘哇!好帅!’朋友坐在后座也会感叹‘太爽了’!”

迷上摩托车的年轻人:我太难了

飘飘和她的大韩GV300 / 受访者供图

不过,她也表示,和想象中的骑行生活不同,她只经历过两次跑山,因为觉得自己车技一般,想去的时候也尽量控制自己,剩下的时间都把摩托作为通勤代步工具了。“每天都在骑,上下班通勤单程七公里左右,偶尔去找男朋友十来公里。跑山那两次是一百来公里。到现在骑车快半年了,我非常依赖我的摩托车,在不能开车却又要出远门,或者一想到打车费四五十可以加半箱油的时候就好欣慰有它。”

郑源上学时就开始骑车,工作后又贷款、攒钱买车,但后来他还是把车卖掉,好几年不碰车。“因为那时候觉得自己有点飘了,骑车不看速度了,我预感要出事,赶紧停手。”直到2019年,郑源经过爱人的同意,才重新摸到摩托车。“当时我住在西二环,单位在北五环,但我的京B号牌不能进四环,就索性搬到了南四环,每天通勤四五十公里,50多个红绿灯,但我还是风雨无阻地骑。”

跑山也是不少深度爱好者的日常。郑源有个车友群,名为“北京幼狮小分队”。作为群主和主要组织者,他一般一个月会和车友一起跑一次山,前提是天气条件和路况都合适。

他介绍,一次活动有三四十台车参加,早上十点在加油站集合,讲安全须知,签免责协议。几个车友做“管理员”,在队伍里做前后车安全保障。

之所以要强调“安全”,是因为随着骑行大军的增加,一些人在跑山时为了追求刺激,超速追逐、弯道逆行等危害道路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因为涉嫌危险驾驶罪被警方刑事拘留。郑源不希望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出现不遵守交规的情况。

大家一起骑车进山,北京的范崎路、红井路、四海、雁栖湖都常去。休息的时候,一群人在农家院吃烤全羊,聊聊天,再往回走。

“群里基本都是上班族,不少是程序员,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一起跑跑山纯粹是为了释放。”郑源说,他和车友们从来不拼速度,也不能跑太远,“一般也就一百多公里,时间太长容易疲惫,很危险。有一次我们一个车友中途都睡着了,摔路边了。”

迷上摩托车的年轻人:我太难了

郑源和车友们的跑山活动 / 受访者供图

跑山,以及在四环以外畅行,是不少车友在通勤之外的玩车方式。车友们会定期总结适合骑行的路线,还会按照月份、季节梳理。新的禁摩路段、停车点也有人会随时更新。

上路前,要说服家人朋友,顺利考证;上路后,也要想尽办法提高摩托车的使用率。一切都是为了骑车,拼点累点是常事。

窘迫和尴尬是常态,骑摩托没想象中那么酷

阿青买了一辆100排量的本田塔帕踏板车,复古造型,车的大小很适合通勤,也适合女生的身高。“但有人看我的车还问我,是不是电瓶车?”她哭笑不得。

在车友眼中,哭笑不得的事情还有很多。

天气经常会让人变得狼狈不堪。“下雨天的舒适感还不如坐公交车,又冷,又被雨点砸。穿着骑士服、戴着头盔看起来很帅,但下雨天,头盔下面的那个人能看见的只有水雾。摩托车又没有雨刮器,等红绿灯的时候赶紧用手擦,还挺尴尬的。”阿青还说,天气很热的时候,“等红绿灯,旁边都是汽车,他们在里面吹着空调,我在烈日下面暴晒,汗直从头盔里往外冒。”

对于阿青这样的通勤党来说,骑摩托车要克服的自然条件很复杂,只有在不冷不热,又没有高强度紫外线的时候才能肆意享受骑行之路。

骑摩托要配的装备也不少,从头盔到骑行服再到护具,又沉又难穿脱。“经常有人穿着全套骑行服,拎着头盔逛商场,我非常理解。有的头盔非常贵,几千上万的都有,只能在手里拿着。骑行服也很重,总不能逛商场前特意脱下来。”阿青表示,作为代步工具,摩托车确实能在路上带来一定便利,加一次油跑的时长也多于电动车,但如果是休闲行程,或者需要一定打扮的场合,摩托车就很麻烦了。“女生化完妆戴头套,再戴头盔,摘下来发型乱了,妆也花了。电影里那种摘了头盔头发一甩的画面,都是骗人的。”

市区通行,也基本做不到潇洒自如。在车友们看来,闹市区还疯狂给油,一个猛子扎出去的,都属于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刺客”。

热爱,并且尊重摩托车的车友,大多还是小心行驶。飘飘向深燃坦言,挡车 (带离合,起停需要换挡的摩托车) 在市区骑很累。

“在车多、红绿灯多,还赶上全都是红灯的时候,找空挡特别耽误时间。之前我在路上碰到过一直找空挡的摩友,那个画面又心酸又好笑。”飘飘说。

车友们的观点是,摩托车和体型庞大的轿车、货车、公交车并行,自己在驾驶时会产生一定的敬畏感,会自觉缓慢驾驶。不过,只有车友们知道的心酸在于,摩托车在机动车道上像个“沉默而孤独的小狗”。

让飘飘无奈的,还有故意在车后面鸣笛的人。“短视频里那种司机滴一下,女骑手就回头比心的都是剧本,我听到鸣笛只会被吓得一哆嗦。”

想象中的骑行,骑手英姿飒爽,机车肌肉感十足。戴上全黑头盔,穿上骑行服,在车海中穿行,在公路上飞驰,很有派头。实际上,汗流浃背,风吹雨打,肉包铁的摩托车和铁包肉的汽车并肩而行,路上小心翼翼,很有风险。

尽管是因为热血而入坑,但郑源一直觉得,骑摩托车是一件快乐和放松的事情,不能拿命拼。“有人参加我们的活动会嫌我们的速度慢,嫌条条框框太多,比如有人就想跑山的时候不戴头盔耍个帅。”他表示,每次跑山,装备的齐全都是他要强调一万次的事情,“而且也要量力而行,不熟悉的路况,车技又跟不上的时候,应该赶快退出或者减速。”

有一次跑山,他半路接到车尾管理员的电话,说有人摔车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因为大家都不是新手了,稳稳跑的话不会出事,一问果然是操作不当,想加速。”他说。

和几位车友的交流中,他们没有追求极限运动的超然心态,反倒是在一次次接触复杂的山路和恶劣的天气中,对生命和健康越来越敬畏。不久前北京的门头沟跑山摩托车手的事故,是大家反复提及并引以为戒的例子。根据媒体报道,8月21日下午,一位29岁的骑手在门头沟双大路上高速穿行,不断“压弯”,车速多保持在60-70公里/小时,最高还突破了80公里/小时,当他以70多公里的时速进入一个弯道的时候,摩托车突然越过中线,驶入逆行,和对面驶来的小客车相撞,骑手掉入悬崖身亡。

提起这件事,飘飘再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安全驾驶。“千万不要硬碰硬,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入坑的人越来越多,她也想提醒大家,不要裸骑,要遵守交规,要上保险,“为的也是能一直安全并快乐下去。”

*题图及文中未标注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82 字。

转载请注明: 迷上摩托车的年轻人:我太难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