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车邦在调研时发现,很多用户抱怨某些牵引车的后置电瓶箱存在严重问题,由于振动太大导致电瓶寿命缩短、电瓶箱损坏、电线松脱。很多用户已经开始自行进行改装,将后置电瓶箱迁移到驾驶室后部、车架上方位置。为何牵引车会采用后置电瓶箱?后置电瓶箱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用户自行改装是否可行?针对以上问题,商车邦将从设计、使用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常见的牵引车后置电瓶箱布置
目前,牵引车电瓶箱主要有三种布置方式:
第一,横置。两块电瓶平行布置,电瓶箱固定在车架两侧,电瓶箱支架下方再安装两个气罐或一个扁平尿素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和接电比较方便;缺点是占用车架两侧空间较大。
第二,纵置。两块电瓶上下布置,立式电瓶箱固定在车架两侧。优点是减少占用车架两侧空间,有利于增加油箱容积;缺点是结构复杂,维修和接电比较麻烦。
第三,后置。将电瓶箱布置在车架尾部内侧,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后置电瓶箱。其优点是不占用车架两侧空间,进一步增大油箱容积,间接起到防盗作用;但其缺点比较明显,振动较大,需要做减振处理;电瓶箱用主线缆是粗线,需要从发动机到电瓶箱,从电瓶箱再到驾驶室,一来一回增加了主线缆的成本和重量;维修和接电不方便;无法布置大容量电瓶(空间限制);必须要增加一个专用的接电接口。
为什么在牵引车上会出现后置电瓶箱?由于要布置油箱和后处理系统,牵引车车架两侧空间“寸土寸金”,例如某品牌6X4牵引车,轴距3300+1350mm,两侧空间只有2x1750x800x750mm,需要同时考虑布置后处理系统、油箱、电瓶箱、气罐等零部件,因此必然要有所取舍。
随着车辆排放升级导致后处理装置越来越大,目前国六重卡的后处理系统尺寸已经达到了600X800X750mm,体积将近国五的一倍。由于其自身温度很高,与前后零部件还要留有80-100mm的散热空间,必然要压缩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空间。
与此同时,很多车型为了追求超长续驶能力,其油箱越来越大,从之前的单油箱600L,发展到双油箱1000L(500+500)、1100L(700+400)、1300L(800+500)。由于油箱截面受到宽度(最宽740mm、考虑支架宽度)和高度(最高750mm、考虑离地间隙)限制,增大油箱的唯一方式就是增加油箱长度,最终只能挤占电瓶箱的空间。
奔驰4X2车型的后置电瓶箱采用了专门的减振处理
最早采用后置电瓶箱的主要是进口牵引车,例如奔驰4X2车型,后来国内车型开始纷纷效仿。为什么目前国内某些车型的后置电瓶箱会出现严重问题,其最主要原因是只效仿了表面而没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因为采用后置电瓶箱的进口车后桥都是空气悬架,而且车架上有四个软垫悬置,可以对电瓶箱进行支撑和减振。而国内很多车型没有对后置电瓶箱做减振处理,仅仅是在车架下面固定两个横梁,将电瓶箱支架固定在横梁上,属于刚性连接,车架尾部的振动会直接传递给电瓶箱。另外,很多后置电瓶箱车型采用平衡桥板簧悬架,车架尾部是一个悬臂梁,通过剪刀差放大效应导致其振动非常剧烈。之前很多车型尾部的挡泥板支架曾出现过因振动剧烈导致断裂的现象,由此可见该位置振动的幅度和强度。在实际应用方面,后置电瓶箱最佳的应用场景是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但很多车型都被用于国道省道路况。因此商车邦认为,导致后置电瓶箱问题频发的根源有两点:一是设计时没有做好减振处理,二是应用场景不合理。
用户将后置电瓶箱改装到驾驶室后部
商车邦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专门的后置电瓶箱改装支架出现,很多用户也开始自行将后置电瓶箱改装到其他位置。但商车邦不建议用户自己改动电瓶箱的位置,因为其中存在着一定风险:电瓶箱使用的电缆都是专用电缆,假设电缆不合格或者接线错误,很容易造成起火自燃现象;更改电瓶箱位置,也属于私自改装,会影响车辆的年检;如果是新车,还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三包索赔。如果必须要做改动,用户可以与厂家服务站一起来协商解决。
最后我们从应用场景分析一下后置电瓶箱的市场前景。后置电瓶箱目的就是为了增大油箱容积,而超大油箱真正的用途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为防止司机偷油或加劣质燃油,很多车队对所有车辆的燃油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大油箱可以出发前一次加满,固定路线往返无需司机加油;第二,在遇到比较便宜的燃油时,大油箱一次性加满可以节约成本。例如很多地方的“小油”,比市场价每升低1-2元,大油箱一次可为司机节约1000元的费用。但是到了国六阶段,由于车辆绝对不能再加小油,大油箱的优势将被弱化。
从现有最新车型来看,很多商用车企业又重新回归到横置电瓶箱布置,例如解放J7车型,油箱为1000L(500+500),电瓶箱采用横置布置方式,布置在车架左侧前端,与发电机距离只有1.5米,缩短粗线缆的长度还可以节约成本。另外,随着驻车空调的普及,则需要大容量电瓶,例如解放很多车型都采用了300Ah电瓶,电瓶体积增大后则只能采用横置电瓶箱。
总之,商车邦判断,后置电瓶箱不会是未来牵引车的发展趋势,只能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车型才能应用。建议厂家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尽快拿出技术改进方案,建议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场景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