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东风退出 悦达起亚有“命根”吗?

由 廉拥军 发布于 综合

日前,韩国起亚株式会社与盐城市人民政府、江苏悦达集团签署扩大投资协议。起亚与悦达拟组建新合资公司,新公司的名称将在今年4月发布。新合资公司计划增资9亿美元,将通过扩大投资、导入新车型、发展新能源汽车、设立出口基地等方式,提升整车销量及产能利用率。

去年12月,东风集团以2.97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了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这意味着东风集团正式退出东风悦达起亚,结束了三者长达20年的合作。要知道,在东风悦达起亚,当初东风集团并没有出资,而是用生产资质换取合资公司的25%股份。既然如此,现在它又退出了,那悦达起亚新公司的生产资质还在吗?这是造车的“命根”,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初多少车企千辛万苦,就是为了生产资质。

1997年,李书福花2400万收购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70%股份,拿到了“6”字头的“准生证”,并成立了吉利汽车的前身“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根据规定,6字头只能生产轻型客车或者两厢车,于是就有了吉利豪情(简单理解就是“没有尾巴”,所以早期中国车市上有很多两厢车和面包车),想要生产“有尾巴”的轿车是要7字头的,直到2001年,吉利才被正式批准可以生产小轿车。

在那个年月,为生产资质奔走的还有奇瑞和比亚迪。2001年,奇瑞拿20%股份跟上汽集团换,通过挂靠的方式成立了早期的“上汽奇瑞”,才算“借到”了准生证。2003年,当时还是全球第二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为了进军汽车行业,用2.69亿元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那个年月的2个多亿呀。

到了近些年,生产资质的价码随着造车新势力跑步入场,而水涨船高。威马11.8亿收购大连黄海,理想6.5亿收购力帆,拜腾为生产资质耗费了8.5亿元,造车新势力们基本上都花了大价钱才取得了生产资质。看上去好像有例外,2020年小鹏汽车以1600万全资收购了福迪汽车,并拿下了生产资质。

啰嗦一句,小鹏这次并非捡漏,而是像拜腾那样——象征性地出资1元收购,但要承担一汽华利8亿元的债务,以及5462万元的员工薪酬。据查,2019年底福迪汽车的负债率为36.66%,其月均销量不足500辆,经营境况可想而知,折算一下,想收购福迪全部股份将要12.51亿,加上2020年疫情爆发,福迪卖身小鹏倒也合理。所以,小鹏1600万收购福迪,在笔者看来依然是象征性意义为主。

没有生产资质,即便技术再强、资金再多也不能合法生产销售汽车,所以说这是造车的“命根”。此次,悦达/起亚高调官宣,基本上就表明已拥有生产资质。

问题是,悦达/起亚的生产资质怎么解决?

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谁接手了东风集团在东风悦达起亚的25%股份,不过2021年12月末,悦达投资曾表示过“本公司关联法人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DYK25%股权转让公开挂牌的唯一竞拍人”,换言之,只要没有新的竞拍人出现,大概率是悦达集团接下这笔资产。

同时有理由相信悦达集团从这25%的股权转让中一并拿到了生产资质,而这就是为什么在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的2022年,悦达集团还能与起亚“加大投资合作”的重要因素。查了一下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我们发现它跟盐城市人民政府的关系紧密,从发展区域产业经济角度理解,悦达集团有动机和实力推动这件事,也合乎情理。

一家车企大厂的存在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并能辐射周边,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和税收,不止盐城,实际上对整个江苏而言都是好事。在国资的背景下,悦达和起亚的新合作其实很明朗。

有人说,曾经的东风悦达起亚三方合作效率低下、内耗严重,在进行决策时,需三方同意才可实行,沟通成本高,严重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在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的当下,起亚当然想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或者实际控制悦达/起亚未来组建的新公司,但一来生产资质和另一半股份在悦达集团的手上,二来起亚品牌如今在中国销量不佳,不像宝马之于华晨、奔驰之于北汽那样,外资方是绝对的“利润奶牛”,没有销量就没有话语权,起亚还需依靠悦达集团背后的本土资源。

一边是地方保就业要发展,一边是起亚要在中国市场扎根发展,悦达和起亚的“扩大合作”自然是顺水推舟的事。

有一说一,韩系车的技术积累并不差,起亚在海外也多处开花,销量不错,简而言之起亚是有能力造好车的。目前韩系车在华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重塑品牌、找准定位,在海外的起亚品牌,会更强调它的年轻与运动,调性与国内完全不同,国内消费者对它的认知还处在廉价、普通家用车的印象之上,如此随大流又模糊定位让起亚在华“泯然众人矣”。

起亚自然比我们更明白自己在华的情况,所以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柳昌昇表示,未来的悦达/起亚新合资公司将整体性并入起亚全球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产品、技术,逐步全面与起亚全球接轨。未来新合资公司将会大量启用企业内部的本土化人才,甚至总经理都可能是中国人,显然起亚也想让自己的车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同时起亚将重点推进全球战略车型和新能源车导入,从2022年起将保持每年推出一款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节奏,并摒弃多代同堂的做法,产品体系与全球一致,注重品牌的沉淀,还会停产10万元以下的车型以脱掉“廉价车”的标签。

编辑说: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对很多合资品牌里的中方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今悦达集团在开年之初就高调宣布与起亚合作,就表明它很好地应对了这个挑战,但这不过是个新的开始,在“命根”生产资质解决了之后,未来是否有戏归根到底还要看实力。要知道,中国市场已今非夕比,中国品牌崛起对主流市场的冲击很大,他们有着外资企业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而起亚能否充分利用现代集团雄厚的技术储备,打一场翻身仗,对于本土市场需求与文化的洞察与融入,能否更进一步,是起亚需要直面的课题。目前来看,起亚对自己在华的困境是有认知且有意愿去改变的,至于它还能否再创昔日辉煌,仍需时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