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近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称将不使用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使用则“上汽变成躯体、华为变成灵魂”,应当如何解读这个观点呢?
理论上传统车企扮演基础车辆的制造者,也就是所谓的“汽车躯体”制造者,有IT领域巨头开发生态系统是一个很理想的模式;因为汽车制造体系与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会缺乏创造力,能制造出优秀汽车的企业不见得能打造出理想的系统,这点可以参考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知名合资品牌中的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丰田等品牌的车机系统的体验也是相当平庸。
真正能做到将车辆融入物联网终端实现万物互联,或者实现车辆高标准(辅助)自动驾驶的,往往是看似和汽车制造领域不搭噶的IT企业;毕竟智能汽车是智能系统的比拼,以电驱为核心的基础硬件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过剩”的程度,这就像是智能手机,千元机的性能都可以相当不错,所以最终比拼的就是系统。那么上汽不考虑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想要同时扮演两个角色,这像什么呢?——这就像富士康在代工的同时还要抢华为、小米、苹果的活,现实吗?
对于上汽等同类型车企,从主观情怀上是不太看好的;商用车品牌撇开不谈,上汽旗下有多少乘用车品牌,您知道吗?
上汽大众,斯柯达上汽通用,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上汽通用五菱,宝骏这仨都是合资品牌(涵盖合资自主品牌),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五菱汽车,实际上五菱早在2000年之前就和信翔等外国公司合资,随后与上汽和通用三方合资,它并不是个纯粹的自主品牌。
这样的合资模式打造的车是谈不到“上汽之魂”的,因为它就是个代工厂的角色;车辆的生产工艺标准、车型规划、技术应用等等核心方面都由外企来决定,车辆的品质高低也不是上汽可以决定的。至于品质如何相信也不难分析,斯柯达在失去大众汽车的品牌光环之后,目前的市场表现连PSA都不如;大众汽车自迈腾、途观、帕萨特“偏置25?之后也是人设崩塌,在不同市场区别使用干式双离合和AT也是令人不齿,最近公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但把国内车市排除在外,这样的苟延残喘之术也看清了大众汽车的未来,上汽大众包括上汽奥迪都很尴尬了。
(上汽与一汽为奥迪的合资上演了各种剧情足够狗血,为了争一个必然没落的品牌搞成这样子实在很难堪)
上汽通用旗下的三个品牌水平如何呢?别克是一个在北美车市销量极低的美系汽车品牌,如果没有上汽通用别克的支撑怕是早已经消失;雪佛兰品牌的优秀车型均未引进生产, 凯迪拉克品牌的轿车还不错,SUV也是没有什么看点。其中别克雪佛兰10万以内的车辆没有什么品质可言,雪佛兰15万左右才有不错的选项,而别克20万级别的昂科威还在用干式双离合,这与大众奥迪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这些上汽旗下的合资品牌着实没有什么看点,德系汽车的失败已经是必然,美系汽车如果不靠“以价换量”的模式怕结果也会相同;这些外国汽车品牌已经在苟延残喘,上汽能从它们这找到什么“魂之术”吗?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尴尬,因为上汽的三个自主品牌多比较特殊。
名爵-英系品牌大通-英系品牌荣威-仿英系品牌MG不用赘述,大通原为英国商用车公司旗下的系列;荣威的原型是罗浮,当年收购罗浮名爵时因福特先行收购但并不放罗浮的商标使用权,最终只能模仿出一个连车标轮廓都很像的荣威汽车了。
然而这些品牌的使用的技术并不是英系,因为名爵之前被南汽收购节点的技术水平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借鉴了;所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是来自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支持——称之为“洋落”比较合适,比如15E4E发动机的原型机就是LFV,20L4E发动机也是通用技术;但是在通用已经连LTG系统都淘汰,开始使用LSY变缸2.0T发动机的阶段中,上汽这仨品牌还是20L4E系列;好在通用没有升级LFV,上汽打造出了高功率的15C4E还算不错,但在同排量发动机中还是有更高标准的选项。
变速箱的水平如何呢?荣威、名爵、大通使用的干式或湿式双离合,五菱宝骏早期使用的AMT机械自动变速器,这都是上汽与通用联合研发的成果,可见大众汽车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取了;然而通用目前只剩下昂科威还在用干式双离合,原因是这种变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体验都是非常差的,于是连入门级的三缸科沃兹、英朗等车都用了6AT,然而上汽自主品牌还是只能以实际水平不够理想的上汽通用双离合为主。
少数使用的6AT的车型,选择的品牌是邦奇,这似乎也是有些尴尬——貌似没有看到什么技术灵魂。至于品控水平就不多聊了,至少曾经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异响、顿挫等问题是常见的;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些尾灯只辆一个的车,基本不是大众通用就是名爵荣威,零部件的水平着实不高。
这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如果关注混合动力汽车比较早的话,应当了解其EDU就是08年开始使用的BYD-F3DM绿混系统;当时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研发人员的跳槽,打造了EDU系统,然而在DM升级到2.03.0的阶段,以并联式插电混动实现超高性能、并改写了汽车性能标准之后,上汽还在研究EDU。而随后DM系列重新用回DM-i(绿混升级)系统,以打造价格低廉的节油混动车的阶段,EDU还是EDU……
混动技术没有什么好讨论,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有趣;曾经因荣威MG的插电混动汽车毫无竞争力,为了保护这两个品牌只能动一些“歪手段”。比如油箱容积低于超过多少升则不符合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的要求,恰巧荣威MG的插混汽车的油箱容积符合标准,您干脆说除了上汽旗下的品牌、其他区域的新能源汽车都不该上牌——这多好理解。
纯电驱动领域就不讨论了,上汽似乎与英飞凌合资公司有合作,比亚迪有自研芯片、动力电池、电机,这场对决从来都不是实力均衡的。而在燃油动力汽车阵营中,长城、长安、吉利,甚至包括广汽乘用车都有相当的研发成果,打造的SUV、越野车、轿车、MPV、皮卡都有不错的销量,其中目前除轿车以外,剩余四大车型的销量冠军都是来自这些品牌的优秀国产汽车,而且涵盖中高端车。
这才是真正的“好汽车躯体”应该有的表现,上汽的MG曾经还是挂着“英裔”的名头“卖狗肉”,大通改名“迈克萨斯”的节点就令人有些反感了,但不能否认V90确实是一辆不错的轻客;荣威就不评价了,荣威RX8以外没有值得分析的车。
结语: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这三个品牌哪个说不使用华为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因为“怕被夺SOUL”都能理解,因为人家的“汽车躯体”确实造的不错;比亚迪开放的Dilink系统加上强大的“造硬件”的实力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华为的部分技术和比亚迪的技术是极其相似的。
然而上汽有什么资格这么说呢?在内燃机、变速箱、三电技术的两大领域,貌似是看不到什么先进技术储备的;基础没有打好想要跨界搞科技,结果会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上汽和阿里倒是有战略合作,阿里就能给上汽灵魂了?还是先造好车吧。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