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5月产销解析:集团表现不及预期,上汽大众三连跌
前不久,上汽集团公布了备受期待的5月产销快报。从整体上看,单月生产36.02万辆、同比下降8.26%,销售36.36万辆,同比下降10.61%的表现,并没有达到5月初上汽集团提出的“力争与去年同期持平”的目标。
由于早在4月18日临港乘用车基地就开启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所以对照特殊时期的4月,上汽集团在5月实现环比高速增长,并不让人意外;只是产销快报中,作为当下上汽集团产销两大主力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现,不免让人担心其在6月能否恢复元气。
上汽大众“三连跌”,上通五菱持续低迷
有一说一,在一个月前,很多人对上汽集团的5月产销,其实都因疫情早已放低了期待,只是在5月初,随着一系列复工复产的行动,以及上汽集团提出“力争与去年同期持平”的目标后,让人们觉得,没准儿真的能和去年“打平”?
可惜并没有,而且从产量端,1-5月累计也没能像去年一样突破200万辆关口,最终同比下跌11.14%,被定格在了178.77万辆。销量端也是一样,1-5月累计销量175.07万辆,同比下滑11.07%。面对全年600万辆目标,目前完成度约为26%,在接下来的7个月还存在424.93万辆的缺口。
集团层面整体表现乏力,往往是受累于销量主力的拉胯表现。特别是对于曾经销量支柱之一的上汽通用,刚刚出现13连跌之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又在5月出现负增长,为集团表现雪上加霜。
有着同样表现的还有上汽通用五菱。从累计产销表现来看,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占据上汽集团几乎三成的比重(产量端30.25%、销量端28.68%),但其单月产销仍然分别出现了17.92%、20%的负增长,降幅与上汽大众十分接近。单月销量刚刚达到了10万辆整,1-5月累计销量也勉强突破了50万辆。
要知道,上汽通用五菱的主要产地可是在广西,并非在上海。
上汽通用告别13连跌,上汽乘用车快速回暖
相比之下,之前创下连续13个月同比下跌的上汽通用,终于在5月迎来了正增长。单月生产与销售同为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5%、3.34%。
这对于上汽通用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只不过,从1-5月累计表现来看,上汽通用依然不及去年。累计生产38.07万辆,同比下跌23.64%,累计销售38.14万辆,同样出现了23.22%的同比跌幅。
此外,上汽乘用车则是通过快速回暖的表现,给上汽集团带来了更多信心。单月生产7.12万辆,同比上涨33.94%,销售7.05万辆,同比上涨33.02%。
虽然单月与累计产销仍是上汽集团前四大子公司中最少的,但回暖的趋势是最显著的。
资本市场上的尴尬处境,和“冷酷”的投资人
逐利的资本向来都不相信眼泪,也不同情汗水。
在5月上汽集团产销快报公布后,中信建投、天风证券、华创证券、东吴证券等投资机构纷纷给出了“买入”评级。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的股价,也终于结束了之前的三连跌,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实现上涨,并且在第四天达到了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18.85元/股。
但尴尬的是,就在同一时刻,长安汽车迎来了涨停,广汽集团的市值与上汽集团更是快速缩短,二者间的差距从4月底的582.72亿元,到5月31日被缩短至440.89亿元,在长安汽车涨停的6月14日,更是进一步缩至338.03亿元。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很多投资平台上,上汽集团的留言区里充斥着大量的不满与抱怨,股价涨幅比不过长安汽车,市值被广汽集团快速逼近,新能源又被拉去和比亚迪对线。
5月20日,上汽集团召开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未来上汽集团仍然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芯片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坚持提升关键核心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让资本市场看到一个“新上汽”。
本次股东大会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会审议通过了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的相关议案。让资本市场在自己庞大、复杂的业务线中,发现更具价值的部分,无疑是当下上汽集团的首要任务。
此外值得认可的是,当曾经的产销支柱、合资公司纷纷败下阵来,上汽乘用车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表现,假以时日或将力挽狂澜。
但问题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这三家在上汽集团发挥鼎力之势的子公司,何时才能恢复到原有的产销节奏,以及伴随全新推出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货车贷款,这两个经济大礼包的带动下,上汽集团能否实现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的均衡发展,同时又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信心?
6月14日,在中宣部14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上汽集团6月上旬的产量实现了同比近60%的增长。这让接下来上汽集团的表现十分值得关注和期待,让我们在下一期产销快报中寻找答案。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