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美国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宣布转基因三文鱼正式上市受到了相关行业的关注,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早成功培育转基因鱼的是中国科学家,1983年便开始研究转基因鱼,1985年时发表了世界首批转基因鱼培育成功的论文,比西方同行领先3年以上。
冠鲤
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作言介绍,研究团队将草鱼生长因子的基因植入黄河鲤,经多代选育出冠鲤。这批冠鲤与对照组的鲤鱼相比,在同等的养殖条件下,冠鲤的生长速度更快,养殖周期缩短一半,当年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并且不会因为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口味变“差”。朱作言回忆第一次品尝冠鲤时说到:“吃起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从口感上并不能区别冠鲤和黄河鲤。”
美国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的转基因三文鱼是将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和大洋鳕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植入到三文鱼中,不但让转基因三文鱼能够抗寒,还能够加速生长。冠鲤与其有相似之处,冠鲤是植入了生长速度快的草鱼的基因,让冠鲤加速生长,同时体内含有微量草鱼生长激素。
转基因三文鱼
由于是转基因鱼,又含有微量生长激素,很多人都担心它在食用上是否安全。对于这个问题朱作言说到,虽然冠鲤含有微量生长激素,但是不会影响食用安全,吃一条冠鲤摄入的激素相当于吃二条普通鲤鱼。一般鱼类的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在经过烹饪手段加工后,就会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了激素的生理功能,并不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类固醇激素。目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对冠鲤进行了营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研究,系统评价并证实冠鲤与黄河鲤实质等同,食用同样安全。
除了食用安全,转基因鱼是否会造成“基因污染”也是众人关注的问题。冠鲤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极低,就算与与普通鲤鱼交配产生后代,也不会形成优势种群而带来“基因污染”。朱作言还介绍到,除了冠鲤,他的团队目前已经培育出了三倍体鲤鱼“吉鲤”,“吉鲤”不具备生育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因污染”的问题。
普通黄河鲤
那么转基因鲤鱼即食用安全,技术上也比国外领先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在国内上市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据悉国内的转基因安全评价需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证书等五个阶段。冠鲤在2000年时就进行了安全评估,只是当时社会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很大,所以冠鲤项目就一直被搁浅,长期没有进展。随着转基因三文鱼成功的登陆了人类的餐桌,朱作言的研究团队又重新申请并完成了冠鲤的中试,目前处于环境释放试验阶段。
转基因食品一直都是饱受争议的,转基因三文鱼经过了25年才到了人类的餐桌上,虽然在加拿大上市,但美国国内争议太大,并没有在美国上市。如今挡在冠鲤登上餐桌的是更大的一座山,国内对转基因食品更加敏感,而且国内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基因改良农业动物品种市场准入的条例和操作细则,再加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冠鲤看来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欢迎关注威锋网官方微信:威锋网(weiphone_2007) 汇聚最新Apple动态,精选最热科技资讯。
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答案,即便是小崔也不行。但发明转基因食品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却是心存戒心的。就拿大豆来说,近年来,美国高产的转基因大豆,正在以动物饲料的方式出口到中国。
将大豆碾碎,近80%会变成豆粕,而食用豆粕的鸡、猪和鱼,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人口食用更多的鸡肉和猪肉,大豆在全球农场的种植面积比10年前扩大了28%,按照这种趋势,大豆很可能会超越玉米,成为美国种植最广的农作物。
过去10年,中国的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增加3倍,2017年预计将达到9300万吨。10年之后,中国每年将从美国进口1.21亿吨大豆。
中国人正在变得爱上吃肉,这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30年前,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是每年20公斤,到今天已经超过了50公斤。中国人几乎天天吃肉,这导致了中国肥胖人口的激增,不过看起来,大部分人们并不在意这些。
那如果,你吃的这些鸡鸭鱼肉,是吃美国豆粕长大的呢?
在美国人的超市里,大豆制品却基本上是非转基因的。
大豆制品“Organic" (有机产品)字样,在美国超市里随处可见。
豆奶印着Organic soymilk,牛奶印着Organic milk,豆腐则印着美国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字样,或者非转基因食品 (Non-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Non-GMO);即使不吃转基因豆粕的鸡产的蛋,也是清楚地标注着Organic eggs。
中国人也不喜欢转基因大豆,但鸡鸭鱼猪羊们,并不知情。
(2017-07-05)
中国正在走巴西的转基因 作物发展之路
2017-06-21 10:17:28
考察巴西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中国在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过程与巴西的过程十分相似。巴西比中国走的更快,因此国内很多学者提出要走巴西发展转基因的路子。
一、巴西最初对转基因是严控的
有下列证据证明巴西政府对转基因是严控的
【论文题目】农业领域的“靓丽风景”
【作者】本报驻巴西记者邓国庆
【文献来源】科技日报,2016 年5 月18 日第002 版
【简介】
1998年9月24日,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批准孟山都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GTS-40-30-2,此时距美国商业种植该作物只有两年。巴西消费者保护机构和绿色和平组织要求巴西法院停止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声称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越权。巴西法院1999年作出对绿色和平组织有利的判决,但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经过5年多的诉讼之后,2004年6 月29日,巴西联邦法院裁定,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有权决定是否有必要对转基因大豆发布和商业使用进行环境研究,但并不推翻1999年法院作出的停止孟山都抗农达大豆发布的决定,原因是缺少环境研究。
在诉讼期间,巴西颁布的法律虽然明令禁止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大豆,但是国内非法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势头迅猛增长。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巴西连续几年以临时法令的形式来维持当年生产的转基因大豆的合法性,规定当年生产的大豆只能用于当地产区下一年度种植的种子,不能作为种子产品销售到其他州。
二、巴西是全世界第二个转基因大国
从2009年开始,巴西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国家。一直到现在,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稳居第二位。
2015年,巴西种植有442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1/4。截至2014年底,巴西已有5例大豆、20 例玉米、12 例棉花转基因品种获准商业化,转基因性状包括除草剂抗性、昆虫和病毒抗性。除了大豆、玉米和棉花之外,在巴西还有许多其他转基因作物进入研发后期,正在进行田间试验。
三、巴西成为转基因大国的根本原因
巴西批准转基因玉米用了10年时间,到2003年仍然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既然如此。巴西是怎样变成仅次于美国的转基因大国呢?
1、管理不严
在转基因的问题上巴西也存在争议,一些人想方设法推广转基因作物,国家管理不严,造成转基因作物泛滥。
2、下不为例
由于管理不严造成转基因作物泛滥,国家对已经生产出来的转基因产品采取可以销售,但下不为例的政策,对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文章题目】巴西本年度转基因大豆获准销售
【作者】王妍
【文献来源】国际商报/2003年/03月/
【本报讯】:巴西总统发言人说,巴西总统卢拉本周三签署一项临时措施,批准销售今年生产的转基因大豆。
虽然巴西禁止耕种转基因作物,但巴西政府一些人同意销售已经生产的转基因粮食。
巴西第三大大豆生产地区南里奥格兰德州,80%的大豆是从阿根廷走私的转基因品种
。
2004年1月底,农民才能出售转基因大豆。如果明年播种转基因大豆将受到惩罚。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
3、美国孟山都公司默许
转基因种子是有专利权的,转基因种子价格高,先能达公司发现谁私自种植转基因作物,是要去收专利费的。但是孟山都公司对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地区采取默许的态度,当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去追究专利权的问题。
由于上述三个原因,造成巴西很快变成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
四、中国正在走巴西转基因泛滥之路
从历年ISAAA发布的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发展态势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可以推广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木瓜和杨树,但实际上中国转基因的作物已达近百种,型号近千种。甚至中国人的主粮,大米和小麦也被转基因。
证据图片
巴西政府和中国政府都提出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种植,又都存在国家对转基因种子管理不严,存在明显转基因作物泛滥的问题。也同时存在孟山都对早期转基因种子默许的态度。
上述事实证明中国虽然公开承认只种植转基因棉花、木瓜和杨树,但实际情况大大不同,转基因产品已经遍布食品市场,正在走与巴西一几乎是模一样的路。延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世界第一转基因大国。
(2017-06-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公众大讨论,为中国研究者带来了帮助公众了解科研的压力。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科研大国,但公众对科研的参与程度仍然有限。国际上,大多数科学家都习惯在研究计划书中写出旨在提高其研究影响力的公众参与策略,但许多中国科学家仍然对这种做法感到不解。
当我在12年前开始研究中国的生命科学监管情况时,研究人员、临床医师和生物数据库管理者普遍对科学传播态度淡然。虽然他们在理论上同意科学家应该积极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但他们指出,中国的科研经费决定更多取决于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而非公众意见。
不过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公众参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在过去3年中,我访问了北京、西安、武汉和杭州等地的约40位生命科学家,他们均来自转基因技术、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其中大部分人都认为获取公众对自身研究的支持是必要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态度转变是对国内民众忧虑的回应。举例来说,2008年,中国政府投资了250亿元人民币的巨款,以启动一个为期12年的转基因技术推广计划。但在随后的几年中,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让科学家最初的抱负严重受挫。虽然拥有政府的强力背书,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仍然不高。
Reuters/Kim Kyung-Hoon
中国科学家之所以有动力提高科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另一个原因在于研究的国际化。与国际同行合作的压力迫使中国研究者更加注重社会大众对其研究的看法,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合作和资助机会。
此外,政府也重新开始重视对科普的投资。科普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涵盖了从媒体活动、公开展览、社区演讲到学校组织参观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中国科技部的资料显示,2015年的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达141.2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加了77.39%。
虽然中国科学家满足公众参与需求的意愿日渐上升,但他们仍然缺乏传播的平台。举例来说,大学仍然将科普视为学术研究之外的内容,认为参与公众讨论无助于科学家的晋升或经费申请。
我访问的大多数科学工作者也对在媒体上发言感到不适。他们担心与记者打交道可能会带来政治风险。在其它国家,专家是自主发声的独立职业人,但中国媒体中的专家经常是因其“政策适配性”而被邀选。这使官方的科学传播渠道变成了政府自辩其发展规划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因此,科学工作者们认为自己并无参与科研公众传播的政治资格。
今年3月,一场中英公众参与培训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政策顾问、科研人员、公民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共同分享了在规划专门针对中国公众的科学参与路线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其中一个主题是公众参与可以如何增强人们对于中国科研的信心。科研界与公众交流的兴趣越来越高,这既表明了中国政府决心推动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也是中国科研治理逐渐成熟的良好表现。
中国的科学传播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英国,科研中的公众参与也只是在上议院2000年发布《科学与社会》报告后才成为英国研究机构的一项重点的,该报告反思了在疯牛病危机发生后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危机。英国研究机构改变了内部的文化,建立起了一个承认并重视科学家在公众对话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支持系统。
若要实现与其科研抱负相匹配的公众参与,中国也需要在结构与文化上完成类似的协同转变。而利益相关方们能坦诚分享看法并为公众沟通规划未来路线,这些都是鼓舞人心的初步措施。
(2017-05-26)
每月1次的农科讲坛,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主要发布的是农业科技最新进展,进行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交流,并研讨农业科技热点问题!
在近日的农科讲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讲坛中指出,我国目前至少缺7亿亩耕地来满足大豆的需要,所以需要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去年进口了8000多万吨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大豆。
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远远不够,其中87%需要进口,而国外大豆多为转基因大豆,其中美国的大豆占92%是转基因的,而美国大豆总产量的60%就出口到了中国!
在食用油方面同样缺少,我国的食用油64%需要进口,就连45%的食糖也是进口的,农产品进口量达到了1100多亿美元,主要是来自美国、巴西、东盟、欧盟和澳大利亚。而这些国家正是转基因大国,特别是美国,86%的棉花、80%的玉米、92%的大豆是转基因!
目前我国农业进口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美国是转基因大国,而巴西、阿根廷等国转基因优势相当明显,许多都超过了美国,它们就成为转基因农业的收益国。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转基因!
中国已经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转基因已经非常普遍情况下,在许多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今天,不是我们不想吃就不吃,不想买就不买的!将来就像空气,无论好坏,必须呼吸!
您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说的?
(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