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汪丽婷)5月13日,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联合中新社湖北分社策划开展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活动。从武汉美术馆到黎黄陂路,二十余名央媒大咖一路经过保元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咸安坊、平和打包厂、巴公房子等点位,细细品味百年老汉口的风情。

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央媒摄影记者拍摄巴公房子。

钢窗蜡板石库门、花岗石路红墙瓦…… 在南京路口,一处修缮后的红砖里份吸引了探访团的注意。咸安坊月亮门前,十余名小学生拿着画笔描绘着这座优秀历史建筑,央媒摄影记者们拿起相机记录下青少年传承“城市记忆”的场景。

“‘棉花大王’黄少山、轮船巨头卢作孚、汉剧大师陈伯华、著名作家萧红都曾居住于此。”武汉地方志专家王汗吾在现场细数着咸安坊的人文趣事。据他介绍,咸安坊内还保留有一口百年古井。经过考证,该古井是汉口作为“东方茶港”和中俄“万里茶道”起点的活见证,是武汉工业遗产的一处遗存实物。

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央媒大咖走进平和打包厂旧址。

“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听着导览、身处其中,我能想象出几十年前的场景。”来到平和打包厂旧址,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部主任赵树宴说,看着历史建筑里保留的运货滑道、消防器械以及历史标语,工人运货、加工的画面仿佛重现在眼前。

“历史建筑‘修旧如旧’,需要下足‘绣花功夫’,用匠人的细致与执着,以做到精益求精。”江岸区国资公司第一项目部工作人员盛鑫介绍,平和打包厂的墙面多采用阜成砖。在立面修复过程中,工程团队尽量沿用原来的老砖,同时根据每一块砖体破损情况和风化程度,来采用不同的修缮技术。对于破损严重的砖体,则用搜集来的老砖予以替代。

长约604米的黎黄陂路上,游人如织,处处繁花似锦。“漫步在街区,我发现这里烟火气十足,有着轻松闲适的氛围。”在中国摄影著作协会理事刘英毅看来,街区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文化记忆的导入,也让这座城市极具特色和韵味。

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周末咸安坊人头攒动。

有着“街头博物馆”之称的黎黄陂路,17处历史建筑矗立在道路两旁。“我感受到江岸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很精细,重现了原有的风貌。修缮后还引入了文创产业园、文化旅游、艺术活动等业态,不仅让老房子重新焕发活力,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独特体验。”赵树宴说。

边走边读,央媒大咖一边漫步街巷,一边听志愿者讲述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在我第一次看到江边的这些老房子时,就被震撼到了,很想走近这些老房子。”志愿者吴慧敏告诉记者,她从2019年开始加入导览团队,希望通过成为志愿者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将这些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据了解,汉口历史风貌区现存6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9处优秀历史建筑,18处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里份。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不仅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市现存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里份民居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江岸区依托片区工程设计产业基础,着眼于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高质量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江岸片的改造提升。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33 字。

转载请注明: 央媒大咖走览汉口历史风貌区:有记忆、有活力、有烟火气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