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第二个特点是“工业投资‘进’,项目推进有成效”。
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如果说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体现的是一个地方过去一段时间经济的成效,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体现的则是一个地方的未来。
早在去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投资的“进势”已有显现。
这一年,在经历数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甚至负增长后,杭州高新区(滨江)固定资产投资“4+1”结构性指标实现三年来首次正增长。
而在今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投资“进势”再次扩大。1-9月,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已创下五年新高,尤其是工业投资首次突破30亿元,为未来五年“再造一个滨江”打下坚实基础。
“再造一个滨江”所指代的并非面积的扩张。
笔者就曾听到科技部一位专家说到,杭州高新区(滨江)应该对标硅谷,硅谷走的就不是面积扩张的发展之路,而是不断走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顶端,从而形成了对全球产业的影响力。
事实上,根据杭州高新区(滨江)“十三五”末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滨江”的指向,就是对高新产业的裂变,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代表区域参与全国和全球产业的竞合。
从“十三五”末到“十四五”末——
GDP总量要从1745.7亿元,力争增长到3000亿元,接近翻倍。
规上工业增加值要从704.2亿元,增长到1200亿元,接近翻倍。
上市企业要从53家,增长到100家,接近翻倍。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要从1500家,增长到3000家,接近翻倍。
……
也就是说,在现有区域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用五年时间,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的倍数增长,从科技的裂变、产业的升级、生态的跃迁等维度,真正实现“再造一个滨江”。
成功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杭州高新区(滨江)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利长远的政策措施,前三季度经济报表已经用结果说明,未来五年“再造一个滨江”不仅有“进势”,还初显成势。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杭州给滨江下达的任务是增长7%,而我们完成了15.1%。”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固定资产投资几大结构性指标中,有关产业的指标势头喜人,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1.5%,制造业投资增长146.6%,高新产业投资增长116.9%。
位于富春湾新城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让“再造一个滨江”的“进势”更为明显。
自启动以来,依托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产业优势、招商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这一特别合作区迅速上马一批大好高项目。尤其是富芯项目投资计划做出了扩增调整,迅速带动工业投资指标倍速增长,预计杭州高新区(滨江)全年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将是去年的两倍。
放眼未来,“再造一个滨江”的最大动力,依然是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所带来的产业裂变。
从存量来看,今年年内,杭州高新区(滨江)正泰智慧能源项目、东方通信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启明医疗项目将开工,而博日科技等改扩建二期项目将在明年年初开工,这些项目都是存量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企业释放出的增量产业,将继续拉动明后两年工业投资的持续增长。
从增量来看,最近两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招引的重大项目屡破新高。今年1-9月,该区已招引优质项目34个,其中智能物联项目10个,直播电商类6个,智能制造类5个,这些项目将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起到强链补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集聚效应。
“再造一个滨江”还有一个关键变量,那就是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是杭州高新区(滨江)继数字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点火位。在“十四五”期间,该区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智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三大重点领域,力争到2025年,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致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世界科创高地。
笔者在跟企业家们聊到产业时,他们也对“再造一个滨江”信心满满,而且也有了明确计划。
启明医疗曾在我国第一次成功上市和临床应用人造心脏瓣膜,又接连在生物材料领域新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机构快马加鞭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和产业化。企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訾振军说:“未来3年,我们将在细分产业,再为滨江贡献两家以上的上市企业。”
早在去年底,杭州高新区(滨江)生物医药企业接近了500家。今年前三季度,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出口保持高速增长,1-8月增速达95.3%。新招商项目中,生物医药项目占比超过了15%。随着启明医疗等项目的开工、投产,生物医药产业将加速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