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浦路街道的三个老小区
经过统筹规划,总体设计
“合一”建成了一个新家园“辽源花苑”
最近,辽源花苑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
他们把当年“三区合一”背后的
坎坷、艰辛与温情给演绎了出来
令居民们重温旧时光,珍惜眼前幸福
11月26日下午,《一脉三园-金婚》小品剧,正式在江浦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演。小品剧以辽源花苑小区“一脉三园、三区合一”建设为故事蓝本,讲述了在建设过程中,居民老徐“拒绝封门”背后的一串故事。
原来在“三区合一”中,老徐拒绝封门,是担心封门后,已经得老年痴呆的老伴儿,找不到回家的门。随着故事的发展,街道工作人员与居民通过有序协商,理性讨论,最终真正地让老百姓感受到了获得感、幸福感。
这场小品剧的演出水平非常专业
演员究竟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要演辽源花苑的故事?
创编团队基层采风
掀开过去的那些故事……
两个月前,江浦路街道辽源花苑小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由江浦路街道工作人员、上海戏剧学院学生以及五环居民区居民组成的创编团队,进入辽源花苑小区调研,实地走访社区采风。
据了解,在上戏带队老师的指导下,上戏学子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编写剧本,安排角色,发挥主体意识,争取更多机会进行创作。
经过实地调研,大家以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公房三个小区开展的“‘一脉三园’聚民心”建设为素材,确定了艺术人文演出主题——“一脉三园-金婚”。
三个“老化”的小区
经历了一场“大改造”
江浦路街道铁路公房、打虎山路1弄、辽源西路190弄三个小区分别建于1984年、1991年和1995年。由于小区均为不同系统的自建房,因此尽管彼此相邻,但被围墙分割。前几年,三个小区都出现了物业费入不敷出、公共配套不足、硬件设置老化等问题,居民们对于提升小区品质、提高居住质量的期望十分迫切。
2015年,江浦路街道紧扣“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求,聚焦睦邻主题,着手将原辽源西路190弄内的仓库改建为辽源西路睦邻中心,并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
作为“五星级”睦邻中心,辽源西路睦邻中心围绕“居民家门口的会所”的定位,在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婴幼儿教育、养生保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居民搭建有效的互动交流和自治自主的平台,积极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睦邻空间。
2017年,为进一步改善三个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江浦路街道决定对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公房3个小区探索开展城市更新工程,并与同济设计院专业团队合作,对三个小区统筹规划,进行总体设计。
从基层故事中取材
让居民更有“积极性”
在“一脉三园”建设方案征询阶段,由于改造力度大,涉及范围广,居民中既有赞同声,也有反对声。持反对意见的居民主要担心破墙改造导致自家违建被拆,以及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被毗邻小区的居民所占用等等。面对各种声音,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同频共振,以助推改造为目标,成立自治团队,开展居民意见征询和矛盾调解等工作。
自治团队总结了包括打通生命通道、增加停车位、扩大活动空间等13条因改造带来的“好处”,并且充分利用辽源西路睦邻中心等平台,以及群团、志愿者活动等载体反复宣传,消除部分居民的顾虑。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仅配合拆除了违建,有的还加入改造工作支持者的队伍。自治团队还牵头开展了新家园征名活动,最终经居民投票确定了“辽源花苑”这个名字,并由居民中的书法爱好者书写镌刻在小区入口处。
2018年10月,辽源花苑更新完成。此次前来采风的创编团队从真实生动的基层故事中取材,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落实场景道具、演艺人员化妆造型、音乐舞美设计等,力图通过演出,令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时更有热情。
你的社区有哪些“旧时故事”?
分享给大家吧!
文字/摄影:陈涛
编辑:吴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