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奔涌而来,近几年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似乎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来了。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王传福和他所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是带领我国汽车行业跃居全球一流的先驱。那么王传福其人究竟是怎样走向成功的?他的童年和你我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王传福是安徽人,他的原生家庭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贫困。13岁那年父亲患病离世,16岁的时候母亲又撒手人寰,王传福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儿。王传福在家中排行第七,前面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哥哥王传方选择自己辍学打工撑起了这个家,让王传福能够继续读书。
三年过后,母亲又意外亡故,她的离去给当时正在中考的王传福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打击,两门考试缺考的情况下,王传福失去了去公里中专学校读书的机会。上不了中专,他便只能去学费高昂的普通高中上学,是哥哥王传方和嫂子张菊秀拼尽了千辛万苦才给他凑齐了学费,让他不至于辍学打工。
这份恩情可以说犹如再造之恩,王传福也明白哥哥嫂子对自己的付出,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在学校十分积极努力,并成功考上了中南矿冶学院的物理化学系,成为了村子里罕见的大学生。
为了继续给弟弟足够的支持,大哥王传方专门前往长沙打工,以便和王传福有个照应。后来王传福顺利保研去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成为了我们国家数一数二的电池专家,这背后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大哥王传方、大嫂张菊秀等一路鼎力支持他的人。
1993年,王传福出任了深圳某电池公司的高管,扬眉吐气的他将兄嫂一家接来了深圳,帮他们在当地开杂货铺站稳脚跟,还送侄女去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
1995年,随着移动电话的问世,王传福嗅到了电池行业背后的巨大商业机会。他注意到日本当时的镍铬电池生产线即将停产,而中国是最有可能接手这一电池生产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他当机立断辞掉了铁饭碗工作,想办法借来了两百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创业。
日本的镍铬电池生产线造价高达数千万元,而王传福则在深圳的小镇来了简陋的厂房,并用廉价的工人代替了昂贵的设备,仅用100万元就打造了一条同样给力的镍铬电池。虽然生产效率不及日本,但也为比亚迪的商业帝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7年金融危机,王传福的一个大客户瞬间破产,原本即将到账的八百万货款瞬间消失。经受了这样的打击,王传福当时就病倒在了床上。好在大哥王传方始终在安慰他和鼓励他,这才让他重新振作了起来。
金融危机的背后自然也隐含着无数的机遇,当时摩托罗拉、索尼等巨头为了节约成本,也纷纷选择找报价低廉的比亚迪作商业伙伴。比亚迪则抓紧机会扩大了生产线,一口气拿下了全球镍铬电池百分之四十的市场份额。
镍铬电池终究还是有着巨大的技术缺陷,王传福技术出身,他深知未来镍铬电池必淘汰。而能够淘汰镍铬电池的则是咱们至今还在使用的锂电池。但当时全世界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王传福没办法从国外引进锂电池生产技术。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王传福只好自己组建了一支国人技术团队,并成功攻破了锂电池的生产研发技术,打破了外国设置的技术封锁线。纵观王传福的传奇经历,不难发现每当他进入了低谷期,他的兄长王传方都会在一旁给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那么如今已经拥有百亿家产的王传福是怎么回报哥哥跟嫂子的呢?他自然也没有亏待大哥,前两年的时候王传方就已经升任了比亚迪的副总裁。他们俩兄弟可以说是亲身为我们演绎了什么叫"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如今的王传福已经是咱们国家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身价高达千亿,早在09年就登上过中国首富的位置,就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对王传福赞誉有加,他的成功之路也绝非这篇短短的文章就能讲清楚的。